■河南经济报记者 赛晓涛 通讯员 来建波
濮阳市民政部门与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通力合作,实现与公安、人社、住建、工商等有关部门及省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省核对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对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对,实时掌握全市救助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解决社会救助在实施过程中,申请救助家庭收入及财产的认定难、调查难、取证难问题,实现高效精准救助。
濮阳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濮阳市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的通知》《关于印发濮阳市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印发濮阳市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操作规程的通知》等文件,确定县(区)、乡(镇、办)具体操作人员,签订保密工作责任书,保证系统操作规范、高效、安全。该市采用动态核对社会救助对象模式,工作中坚持“先授权、后核对,无委托、不核对,只核对、不认定”和“不限频次、不限人数、不限时间”的工作原则,核对流程精简为“即时提交、即时核对、即时出核对报告”,做到对每一个有登记情况的对象及时、高效、准确的反馈。
该市民政部门还积极与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沟通合作,充分利用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优势,在市级层面获取公积金、不动产、商品房租赁交易、电子证照等信息;在省级层面获取社保、火化、农机等信息;与省核对平台对接,将信息核查范围扩展到全国范围。特别是该市的电子证照信息核查,可以核查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车辆、社保、烟草专卖证等信息,破解了长期困扰社会保障和救助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对象认定难问题,有效遏制了社会保障和救助对象认定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实现政府的各项救助在公开公正下进行。
自系统上线以来,共核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困难职工、住房救助等各类对象1420034人次,核查出疑似有问题358915人次。通过信息核查,有效遏制了社会救助申请过程中“关系保、人情保”等现象的发生,也杜绝了“开办工厂吃低保、开着宝马吃低保”等闹剧的出现,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负担,实现精准高效救助。濮阳市核对工作多次受到省民政厅的表扬,并在省民政厅组织的绩效评价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