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新建
在汝南县宿鸭湖街道的广袤土地上,一幅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该街道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果蔬经济,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特色产业 激活乡村经济
该街道桃园铺社区充分利用本地传统产业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项目。从最初的200亩到如今的1400亩,蔬菜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不仅体现了村民对产业发展的信心,更彰显了该社区党支部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的成效。大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黄瓜等时令蔬菜应有尽有,不仅丰富了城市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桃园铺社区还依托番茄产业项目,打造高标准的特色番茄产业园。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实现番茄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还积极推广订单农业模式,与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番茄等农产品销路畅通,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除了果蔬种植,该街道还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汝南县王静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的“阳光玫瑰”等品种,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此外,该街道还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生猪养殖、木材加工等产业,有效带动辖内劳动力就业,实现群众共同致富的目标。
党建引领 合作社模式显成效
桃园铺社区的成功,离不开社区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汝南县宿鸭湖街道桃园铺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创新模式。在社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合作社迅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红色引擎”;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村民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变为现在的抱团取暖,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模式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在该街道的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中,创新模式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该街道除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外,还积极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建设高标准的种植基地,配套完善的设施和服务,为农户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种植环境。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该街道陈坡社区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传统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红薯产业。通过采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的方式,有效提高红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陈坡社区还建成电商馆,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将红薯及其加工品销往全国各地。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