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请根据化工原理中的对流传热,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好的,以下是生活中基于化工原理对流传热的例子。空调系统,冰箱、汽车散热器……”
正在帮助同学答疑解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河南农业大学为学生带来的新伙伴——“化工原理智能AI助教”(以下简称“AI助教”),“AI助教”实现“双师”模式,为学生提供24小时个性化学习支持。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影响已经渗透至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与教育资源的融合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为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年,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吕东灿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建设项目,探索了AI辅助教学新范式,使“AI助教”成为学生的新伙伴。
“不论是电脑端还是移动端,登录后都可实现智能出题与解答、课程内容智能反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灵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吕东灿说。
记者了解到,为使“AI助教”更准确、更智能地与学生对话,在投入运用前,吕东灿团队对智能模型进行了持续调整和优化,“AI助教”吸纳了课程教材的60节教学课件、5万余字习题资料和500篇最新中英文论文。通过知识库的辅助,“AI助教”具备较强的专业度,且能够持续提供详尽、正确的反馈,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力、生产力和创新力的重要工具。
这只是我省人工智能(AI)应用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ChatGPT、Sora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轮番引起热潮,将人工智能技术拉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预示着人工智能离大众生活越来越近。
河南正在加紧布局智能产业。前不久举行的全省数字化转型推进会议明确指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硬核竞争力。
“河南是人口大省,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深厚的市场潜力,发展人工智能,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有能力。”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张占仓说。
目前,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去年,我省出台的《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重点打造基础硬件、先进计算、智能装备、机器人等产业链,力争突破关键环节和实现中高端产品生产。
在基础硬件方面,全省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超300亿元,特色集成电路芯片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先进计算方面,我省引进培育超聚变、黄河信产等整机头部企业,实现服务器产业“从无到有”向“局部领先”转变。其中,超聚变落地不满三年就成为国产化服务器、AI服务器的主要供应商。
在机器人方面,我省培育重点企业50多家,涵盖整机、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部分核心零部件有望实现国产替代,我省生产的消防救灾、矿山巡检等特种机器人已经取得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工业、文旅、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我省已形成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产业覆盖面正在快速拓展。
“今年以来,《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等相继出台,凸显我国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创新的不断加快,河南的比较优势将会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未来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