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冯瑞苹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璀璨的华夏文明。在河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双槐树遗址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早期中华文明的根脉。
初秋时节,漫步双槐树遗址,感受历史沧桑,仿佛能听见古人的脚步声,令人心驰神往。
双槐树遗址:华夏瑰宝,文明之源
双槐树遗址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部,是一处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由三重环壕、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祭祀区等重要遗迹组成,该遗址被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双槐树遗址先后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双槐树遗址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位于伊洛河汇入黄河处的河洛地区,《易经》中提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之一。
“双槐树遗址一系列重要考古的发现,尤其是其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曾表示,目前来看,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就在双槐树,可称为“河洛古国”。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表示:“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郑洛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缺失的空白。”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高水平保护河南双槐树、山东大汶口等黄河文化遗产,传承黄河文化基因。
保护遗址: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双槐树遗址是历史的见证。作为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遗址,它见证了人类社会从原始走向文明的历程,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双槐树遗址是文化的瑰宝。该遗址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古代的建筑技术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槐树遗址是民族的骄傲。该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然而,长期以来,该遗址周边地貌受河水和洪水反复冲刷,自然损毁严重;周边居民、乡镇企业的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也影响到遗址本体和文物安全,这些问题亟需立法加以解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为郑州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地方立法对双槐树遗址予以保护,夯实了遗址保护的制度基础,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东在9月5日的《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上说。
传承文明:齐心协力,绽放光彩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保护好双槐树遗址,弘扬中华文明,做好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几年,通过对双槐树遗址开展连续性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就如何深入挖掘双槐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加强双槐树遗址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值得思考。
“加强考古成果数字化建设,建立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遗址本体保护状况和周边环境实施智慧监测,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同时,让数字化考古成果在更多的领域落地,让公众更加充分地感受遗址文化内涵。”顾万发说。
为进一步加强双槐树遗址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巩义市启动了双槐树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其中,该项目(一期)核心区计划总投资金额约5.25亿元。“目前正在推进双槐树考古遗址公园(一期)核心区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巩义市副市长王亚说。
“守护双槐传古韵,文明璀璨耀中华。”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好双槐树遗址,追溯早期中华文明的主根脉,让这片珍贵的历史遗迹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