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强健工业筋骨 筑牢经济基石

2024-09-12 09:57:4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王凤侠 李忠霜

  日前,记者走进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各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看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生产热火朝天,处处彰显着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今年上半年,该区19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1.35亿元、同比增长69.7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1.4个百分点,撑起了全区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一转带三化”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仓储……走进河南辉铠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融入每个生产环节,工厂充满浓浓的科技感。

  “从2023年起,我们对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了业务流程一体化、供应链高效协同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河南辉铠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翔说,改造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工成本大幅降低。今年6月,该公司成功获评2024年河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一转带三化”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源”。

  今年以来,该区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行动,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建立研判工作机制,定期研判、分析、调度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走出去”考察学习、“请进来”共享发展的模式,推动中小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工业企业发展活力倍增,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一转带三化’是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该区科技工信局局长肖清彬表示,当前,全区正在积极聚合各方力量,发挥各方作用,用更精准的服务引导更多企业投身“一转带三化”转型实践,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创新驱动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8月29日,鹤壁耕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华为智能终端生产项目CNC数控机床整齐排列;智能机器人挥动着机械手臂,赋能每一道生产工序。

  “现在的技术工人可以同时操控30台机器,效率是以前的好几倍。”鹤壁耕德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进涛介绍,长期以来,该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2023年投入研发费用5000余万元,申请专利十项,对成型注塑、组装等生产线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4年,该区持续深化改革,制订《2024年创新驱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4年科技服务综合体活动方案》等,不断完善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力。

  精准招商 做优产业生态圈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发展的后劲所在。

  近日,位于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的河南绿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进入试运营阶段。该企业研发生产的双区余热回收灶具,以其显著的节能效果及环保特性得到了市场的青睐,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份。这是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精准招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典型代表。

  今年年初以来,该区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电子电器、装备制造、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瞄准总部经济、龙头企业,深入京津、苏沪、大湾区等重点区域,通过载体平台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成功引入非晶合金变压器生产、绿美环保节能设备、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功能性蛋白纤维生产、镁合金板带箔生产等项目……

  正是在这样的招商机制和招商能动性下,该区引入了一批含金量高、带动力强的好项目、优质项目,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助企纾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企业如何对症下药?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答案是走进企业,问难问需问策于企。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该区科技工信局积极邀请省级业内专家,对区内十余家企业进行集中培训,清单式解读国家和省出台的各类惠企政策,并深入企业一线,现场“把脉问诊”、“面对面”辅导,为企业提供精准政策服务。开展“六项对接”活动17场(次),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融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创新创造活力,为全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真是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振了我们的发展信心”“来到这里有家一样的感觉”“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无论是在服务态度上,还是在服务时效上,都给企业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说起该区精准服务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的举措,企业家们的夸赞声不绝于耳。

  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驱动力。今年以来,该区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创新开展“三访六问六促”活动,及时监测工业企业运行状态,及时收集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已解决企业融资、用工、水电、技改、安全、环保等七大类68个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向好、向新、向优态势,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肖清彬表示。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