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海林 通讯员 李琳
“孩子在学校食堂吃得咋样?食材安不安全?卫不卫生?”校园餐直接关乎学生身体健康,是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小食堂,大民生,牵民心。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安阳市文峰区纪委监委发力“小切口”监督,推动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让学校食堂从“幕后”走到“台前”,在阳光下运行。
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文峰区纪委监委联合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全区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监督推动区教育局牵头出台《文峰区中小学食堂管理暂行办法》,统一全区各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标准。采取“区纪委监委+职能部门”联动下沉监督模式,深入学校实地查看食堂厨灶设备改造、关键区域高清摄像头安装运行、视频监控网络与市场监管部门“舌尖安全网”监控平台对接及网络传输等情况。对督导中发现的视频信号不稳定、图像不清晰等问题,现场记录并督促整改到位。截至目前,文峰区中小学、幼儿园共112 所学校食堂已提前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覆盖,师生、家长和各监管部门可通过手机App、电脑终端实现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全流程监督。
为防止“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停留在表面、“建”而不“用”,该区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建立“主体负责+群众参与+多方监管”学校食堂安全管理“1113工作模式”,即“明确一个核心目标、健全完善一套制度、打造一支专业队伍、严控三个关键环节”。围绕确保校园食品安全零事故核心目标,督促区教育局指导学校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食堂财务信息公开制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制度》《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制度》《校园食品安全投诉管理制度》等八类制度,严控食材采购、食品加工和学生用餐三个环节,压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以制度机制着力保障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常态长效。
从采购食材原料到端上学生餐桌,校园餐工序繁多、环环相扣。文峰区纪委监委线上线下同频监督,实地察看、现场询问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原料进货查验、健康证照管理、备餐供餐配送、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严查学校食堂管理背后的利益输送、吃回扣、套取资金等问题。目前,监督检查推动解决相关问题78个,建立健全招投标、财务公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项。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运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成果,加大网上监督,拧紧学校食堂‘安全阀’,守护孩子们在学校的美好‘食’光。”该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