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崔新保 通讯员 李俊彦 张冬辰
“喷涂作业无人机智能化程度和控制精度很高,作业效率达到人工作业效率的15倍以上,且作业效果好。”近日,河南省长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喷涂式无人机项目负责人王东梁介绍说。
为改善防腐工程作业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事故率高的现状,河南省长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郑州亚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5名博士为骨干的科研攻关小组,历经两年,研发了一款喷涂作业无人机,为防腐作业领域填补了一项空白。
该无人机的推广应用,成为长垣市防腐蚀产业升级发展新的转折点。据了解,长垣市防腐蚀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经过近6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打造了防腐蚀产业的金字招牌,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防腐之乡”,2005年被授予“中国防腐蚀之都”称号。每年都有2300余支防腐蚀施工队伍奔赴全国各地,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广泛施工,涵盖石油化工、电力、冶金、交通、水利、通讯、环保、航空、海洋、矿业等众多领域。
为推进防腐蚀产业全链条发展,长垣市成立防腐蚀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人才培育、创新奖励等激励机制,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着力解决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全力搭建平台,组织召开腐蚀控制产业博览会等大型会展,联合长垣市蒲慧金服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深入企业开展政银企对接会,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并推进防腐蚀产业链企业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品牌带动工程、强链补链工程、标准引领工程、人才支撑工程等“五大工程”,推动防腐蚀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垣防腐蚀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长垣市防腐蚀产业共有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240项。长垣市的防腐蚀企业先后参与、承接了港珠澳大桥钢箱梁防腐工程、斯里兰卡海水淡化装置防腐工程、马来西亚巴贡电站防腐工程和奥运鸟巢、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会各国主场馆防腐工程等诸多大型工程。其中,在我国承揽的澳星发射任务中,长垣市企业打破日本和德国的技术封锁,一举拿下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厂房地坪防腐蚀、抗冲击、导静电的整体项目,工程连续4年被评为技术成果一等奖;由长垣市企业承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结构涂装工程、河北天然气利用管道防腐工程,均获“全国十大优质工程”;长垣市企业参与建设的国内某多功能结冰风洞防腐工程和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房及相关工程LLZF标段林芝站主体荣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鲁班奖”。长垣市对输出劳务队伍实行的流动民兵管理模式,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民兵部给予通报表彰,并被称为“长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