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布鞋“踏”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2024-10-10 10:03:07   来源:河南经济报

  “我这手工制作毛底布鞋的技艺都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做得多了也就有了将毛底布鞋产业化的想法。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我在2001年办了鞋厂,可以说这布鞋里的一针一线,都编织着对传统工艺与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10月8日下午,在商城县鄢岗镇三多堂传统鞋业有限公司制鞋车间,该公司负责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建华自豪地介绍。

  据了解,做成一双“三多堂”毛底布鞋,须经八道大工序,六十二道小工序,一万两千针, 四道质检,其制作工艺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2007年,黄建华正式注册“三多堂”商标,为毛底布鞋冠名。2011年,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文化厅将毛底布鞋手工制作技艺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三多堂”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2021年,“三多堂毛底布鞋”被河南省商务厅认定为“河南老字号”。“三多堂”毛底布鞋传已然成为当地富有文化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是鄢岗高台的,在‘三多堂’干了好几年了,这边离家近,上下班方便,还可以顾得到家里。”该公司工人陈良娟暂缓手里的活计,向笔者道来,“我现在一天可以做二三十双,每天挣百十块钱,生活也更有盼头了!”

  像陈良娟这样的工人,在三多堂传统鞋业有限公司里还有100多位,其中大多是农村留守妇女,人均年增收二三万元。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三多堂传统鞋业有限公司以企业带动农户的形式,吸纳农村劳动者纳底、绱鞋、制样,为周边3个县7个乡镇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培训产业工人万余人;厂内负责外发和鞋面的150多名固定工人,年人均收入六七万元。

  “一方面,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布鞋的制作工艺,迎合不同消费者的爱好;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利用好‘非遗’这张名片,打造多样化产品,借助电商平台的力量,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让产品的名气更大、销售渠道更广,将手工布鞋培育成具有乡土特色的致富产业,让非遗布鞋创造更大的价值。”谈及未来的发展,黄建华充满信心。(鄢邦浩)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