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1500家以上、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补、每年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不少于100家的目标……10月17日,记者从郑州市科技局获悉,郑州市正式发布了《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郑州市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提高孵化效率 每年新增孵化载体10家以上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力量。《方案》提出,要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通过加强各类孵化载体建设,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及小微企业园等,旨在打造专业化、全链条服务平台。
同时,将依托高等院校的特色学科优势建设专业性大学科技园,并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利用自身资源高标准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与孵化器,以提高孵化效率和服务质量。
《方案》明确,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1500家以上,到2025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万家。到2026年,力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万家。
明确培育标准 首次认定奖补20万元
《方案》围绕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的培育标准,包括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达到一定比例等。
为激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郑州市还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政策。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补,对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的奖补。
这些奖补资金将用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重大产品创新、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示范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新增研发平台 每年不少于100家
为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郑州市人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旨在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鼓励研发方面,通过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
同时,郑州市高度重视企业研发平台的建设与发展,鼓励企业组建各类高水平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确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有研发费用、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产学研合作”的“四有”要求。《方案》明确,每年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不少于100家的目标。 (记者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