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崔高阳
温室大棚内,刚露头儿的香菇长势喜人;千亩石榴园里,一只只胖墩墩的大雁(朗德鹅)在园内悠闲散步;红薯地头,农户忙着分拣、装运……金秋时节,汝州市处处可见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汝州市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10月22日,位于庙下镇小寨村的河南东都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红薯淀粉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展现“七十二变”,华丽蜕变为各种各样的附加产品。
“三粉”产业是庙下镇的传统优势产业,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汝州市突出“三粉”产业向深加工领域发展,吸引甘薯加工企业、甘薯销售服务企业入驻甘薯产业园,围绕延伸甘薯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做强做大甘薯主导产业。
香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用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它是如何在实验室通过分离、栽培,最终培育为成品香菇的呢?
10月22日,记者在汝州市朕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菌种培育库内,看到一团团如手掌大小的菌种培育棒整齐摆放在培育架上,正在吸收养分,孕育着新的希望。
“在接种香菇菌种时要做到无菌操作,并保持培养基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温度一般在25℃~30℃,湿度一般在60%~70%。”该公司总经理孙基祥说,今年建成投用的8个智能化菌种培养库,可以实现环境的恒温、恒湿、恒氧,进一步提高菌种的成品率。
此外,汝州市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立足全市14.7万亩富硒土壤,打造富硒特色产业;依托历史传统优势,在焦村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406座;建成焦村镇士博生态园,种植石榴20万余株,累计林下养殖大雁(朗德鹅)9万余只,深耕林果特色产业。
目前,汝州市累计认证绿色食品9个,“汝州粉条”“汝州粉丝”等13个农产品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凤凰山”蟠桃、“石榴花果山”软籽石榴等13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焦村镇水沟村和纸坊镇中王村入选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庙下镇小寨村入选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