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高青坡 通讯员 黄德清 陈梦月
民惟邦本,民固邦宁;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和司法机关,承担着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平安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巩义市检察院立足本地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领导支持下,率先在竹林镇、回郭镇设立东西片区检察服务联络站,着力构建“党组成员包片、员额检察官包点、检察联络员配合”的组织架构,积极探索“网格+法律监督+基层治理”工作模式,打造一核多元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以检察服务联络站为前沿,促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是选齐配强联络员,畅通检察机关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渠道。该院坚持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协助乡镇(街道)党(工)委,选任一名工作认真负责、热心社会公益的检察服务联络员,配合检察官团队做好经常性的风险隐患排查,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发现因案致贫、生活困难的信访群众,及时开展司法救助,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消弭在网格,以点带面、覆盖网格、辐射全市。二是检察官下沉网格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该院结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三官一员”进站点、市委政法委“五员一律”下基层活动,组织全院20名员额检察官对接全市一级网格,持续推动检力下沉、重心前移、服务前置。三是加强多部门联动共建,汇聚基层治理合力。该院下沉检察官团队自觉加强与公安派出所、基层人民法庭、司法所和综治办的沟通协作,定期排查、研判风险隐患难点、热点、焦点,不断凝聚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的法治合力。
以检察服务联络站为基点,搭建法治宣传辐射体系。一是开展“送法五进”法治宣传教育。该院借助检察官下沉网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知识、检察机关职能、司法办案程序及纪律规定等内容,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个性化法治帮助。该院围绕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金融诈骗等高发频发案件,坚决维护农民工、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组织检察官带着典型案例走进社区,针对性开展释法说理、答疑解惑,以身边案教育身边人,辐射八方,覆盖网格。三是用心用情做好爱民服务实践活动。该院借助检察官下沉网格,着力开展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等爱民服务实事,练就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硬本领,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更利团结。
以检察服务联络站为枢纽,做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该院利用本院办理的机械行业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组织检察官团队深入企业问需纳谏、送法上门、释法说理,并针对不同企业的个性化意见建议,“点对点”开展“入户式”法律服务,全力践行“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确保把“安企、惠企、暖企”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新举措第一时间送达每一家企业,推动形成产业发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更好服务保障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检察服务联络站为桥梁,做好联络代表委员工作。该院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三官一员”进站点联系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工作实施意见》,通过检察官深入检察服务联络站,及时向乡镇(街道)党(工)委和人大主席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主动走访联络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适时邀请代表委员参加活动,认真听取对检察工作及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本院整改落实情况,切实保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扎扎实实工作回应社会各界关切,推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以检察服务联络站为阵地,延伸法律监督触角。该院借助检察官下沉网格开展活动,在听取社情民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时,注意倾听、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久拖不决等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监督事项和职务犯罪线索,按相关流程及时向检察长报告,分流至职能部门依法依纪查办。
“群众有所呼,检察有所应”。巩义市检察院创设检察服务联络站,并不断探索创新,细化优化服务内容,自觉把检察工作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半年多来,依托检察服务联络站先后排查风险隐患13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防范化解“苗头”问题7件,走访企业开展法治讲座、以案释法46次,配合职能部门对机械行业进行专项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巩义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创新,倾力打造“下沉式走访、登门式服务、座谈式交流、辐射式宣传”的巩义检察新名片,为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巩义实践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