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 特色种植齐发力 绘就田园好“丰”景

2024-11-01 19:58:34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丁小芳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年以来,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聚焦特色农业发展赛道,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引导各村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红薯喜丰收 田间收获忙

  走进钜桥镇岗坡村饮马泉薯业种植基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铺满田间地垄,村民们正忙着分拣装箱,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家门口就能干活儿挣钱,每天都能挣150元左右,我非常满足。”岗坡村村民王大姐说。

  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是第一批国家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岗坡村及周边地区合同种植农户1600户,发展红薯种植2万多亩,每年每户平均增收1.6万元,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走出了一条“龙头带动+科技支撑+产业延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奏响增收“椒”响曲

  在钜桥镇耿屯村小米椒种植基地,田野里生机盎然,绿意葱茏的辣椒树上挂满了鲜红的小米椒。

  “今年种植的辣椒长势格外好,挂果率高,已经采摘了4次,采收期将持续到10月底。收益保守估计有1.2万元。”基地负责人袁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高兴地说。

  耿屯村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每年每亩地可得到10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带动村民实现双向增收。

  发展药材种植 开出致富良方

  在淇滨区钜桥镇三里屯村药材种植基地,一阵阵药香沁人心脾,目光所及,翠绿成片,黄芩株株饱满,长势喜人,成为农户增收致富良方。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钜桥镇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群众增收为导向,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提高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在岗坡村、三里屯村、耿屯村等处种植药材近千亩,每亩地收益在8000元左右,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钜桥镇还为200多名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用药“财”打造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药”匙。

  玉米套种大豆 实现一地双收

  “套种大豆后,不仅玉米产量不减,还能收许多大豆,每亩地至少再增收500元。此外,复合种植还能改良土壤、增加田地肥力。”在钜桥镇老鸦章村,种植户王先生告诉记者。

  “近几年,我们推行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达到了稳产又增收的效果,并且上级财政每亩地有专项补贴资金,种植户获得了真真切切的实惠。”钜桥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张伟强说。

  淇滨区钜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走产业多元化、特色化、高效化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富民增收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活力。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