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博爱县创新探索了“司法拍卖、破产重整、协议转让、对外租赁、回收招商”五种模式,着力解决土地利用率低、亩均税收低等问题。
司法拍卖,把低效闲置土地的承载“减”下来。针对一些企业因债务纠纷过多,陆续被多家法院查封,附加在土地上的负债、欠税、工资社保等“承载”过多过重的情况,积极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采用“四步走”的方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成功盘活卓诚、益达等12家企业1563亩低效工业用地。
破产重整,让休克土地“醒”过来。针对一些产品仍有市场、设备不落后的停产企业,为避免企业和债权人损失过大,坚持运用市场手段,放眼全国积极寻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对停产企业进行破产重整,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轻装上阵,成功盘活好友、赛尔等4家企业低效工业用地1091.3亩。
协议转让,把单位土地效益“提”上来。针对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虽未被查封,但是缺资金、缺技术、产品没市场的情况,鼓励通过资产协议转让方式盘活企业,达到招商引资与停产企业盘活双赢局面,政府牵线推动协商转让,积极做通企业投资人思想工作,为合作企业双方牵线搭桥,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停产企业取得资产收益最大化。成功盘活明祥纸业、海航无人机等7家企业低效工业用地671.88亩。
对外租赁,让闲置土地“忙”起来。针对一些企业因经济形势、产品销路等原因,无法全面达产,造成部分厂房、车间闲置的情况,积极鼓励企业对外出租厂房,并帮助企业招商引资。一方面,激活半停产企业“休眠”土地和厂房,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亩产”;另一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落地难、落地慢、落地贵”难题,增加了政府税收,形成了“企业双方+政府”的三赢局面。通过对外租赁提升税收模式成功盘活中汇公司、瀚宇公司、双峰饮料等8家企业低效工业用地326.67亩。
回收招商,把盘活无望土地“收”回来。针对一些厂房较新、地块较好,因多种因素被司法查封,近期找不到合适投资商的停产企业,通过利用投融资平台收储土地的形式,导入新业态,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成功盘活妙字号、博洋车饰等6家企业低效工业用地785.42亩。
博爱县通过“五字要诀”做实做细“百园增效”,先后盘活该县开发区内停产、半停产企业37家、批而未供土地6宗902亩,累计盘活低效工业土地5340.2亩,利用这些盘活的土地、厂房等资源,引进项目48个,总投资128亿元,亩均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均较往年有较大增长,有效解决了土地利用率低、亩均税收低、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多等矛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平台,不断刷新了开发区用地增效“加速度。
下一步,博爱县将继续扎扎实实推进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科学编制该县经开区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产业用地规模、结构、布局以及各类设施配建标准。继续探索推进以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方式使用工业用地,不断完善工业用地产业准入、亩产效益评价、土地使用权退出等机制,促进土地高效再利用,全面提升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魏光力 杨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