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大丰收 富民添“薯”光

2024-11-08 18:46:47   来源:河南经济报

  近日,淮滨县新里镇的7000亩红薯喜获丰收。走进田间地头,随着开垄机器在田野穿梭,一个个色泽鲜亮、体态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农户们紧随其后麻利地分拣、装袋。

  “我今年种了二十多亩红薯,有西瓜红、烟薯等四五个品种,以西瓜红为主,亩产在四五千斤,今年收成还不错!”种植户岳阳在田埂上一边查看红薯的品质,一边开心地说。

  红薯产业一直是新里镇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大力发展红薯产业,新里镇采取“党组织+联盟+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新型农业主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龙头企业引导、合作社示范的方式,共享平台,资源互补,带动农户发展。技术有保障,销路不用愁,新里镇的红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依托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今年又获丰收。

  红薯收获后,紧接着就要加工成红薯粉条。在新里镇张塘坡村的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加工厂门口,十多名群众开着满载红薯淀粉的三轮车排着长长的队伍。

  走进工厂内,机器轰鸣,热气腾腾的大锅里,开水翻滚不息,在十几名工人们的通力配合下,又长又细的粉条源源不断流入大锅中,待粉条煮熟后,工人们娴熟的将粉条捞出过凉水,再捞出搭在一根根竹竿上,最后晾晒到院子里钉好的木架上,整个过程丝滑流畅,不一会儿,一排排粉条摆满了院子,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晶莹的光亮。工厂负责人张海永忙得满头大汗。

  “我们是专门从邻县潢川过来的,带了3000斤的红薯淀粉来他这加工厂下粉条,淮滨新里镇的粉条加工技术就是比其他地方好,加工出来的粉条粗细均匀,品相好,耐煮耐泡,口感还好,我们带回去特别好卖,我们年年到这来下粉条,今年已经是第13年了。”来自潢川县的刘士奇说。

  “我这加工厂办的有十六七年了,我们周边乡镇的和邻县的都到我这加工。每年10月到12月份的订单最火爆,每天能加工7000斤红薯粉,每年能生产30多万斤粉条,十来个工人都忙不过来!”除了加工红薯粉条,张海永还在本村流转了20余亩土地用来种红薯,今年红薯收成好,产量高的能达到6000斤左右,生产粉条每亩在九百斤左右,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来到加工厂旁边粉条储藏仓库,只见一捆捆粉条摆放得整整齐齐,几位村民正忙着将粉条称重装袋包装。

  “我们家的红薯粉条十分畅销,甚至还有几十里地外的客户大老远找上门来购买呢!我们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在电商平台销售,广受好评!”张海永言语中尽显自豪。现如今,张海永已打造出较为成熟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小小的红薯粉条不仅让张海永这样的个体户实现增收,还带动周边村民增加收入,走上了致富路。

  “我现在每天在加工厂做工,一天100块钱,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产业发展起来了,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村民费丽萍笑着说,像她这样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有10多人,他们平常管理田间秧苗,等农作物收获后,便加入粉条加工厂做工。

  如今,新里镇的红薯和粉条产业越做越好,市场上供不应求,村民看到了发展红薯产业的希望,种植和加工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小红薯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据悉,今年新里镇的4家红薯粉条加工厂生产的粉条、粉丝、粉皮、淀粉、薯片、薯面、砣粉等十几个品种产量可达100万斤以上,远销郑州、天津、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等地,预计营收800万元,同时可带动当地40余人就业。(贾晗)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