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 “红绿”融合 释放文旅发展“磁吸力”

2024-11-18 09:53:26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丁光展 通讯员 常帮娃

  熊山洛水、天然氧吧,诗情画意;长征路线、红色遗址,观光研学;烟火城市、惬意田园,全域旅游……卢氏县文旅发展正释放出强大的“磁吸力”。

  11月13日,在海南工作的王军回乡探亲,专门带家人体验了卢氏山水游。一家人登玉皇山,赏绝美落叶松,品山野美食,泡天然温泉。王军感叹:“卢氏的生态被保护得很好,山秀美、水有灵,这趟旅程很放松。”

  地处伏牛山腹地、横跨长江与黄河的卢氏县,拥有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该县始终把壮大“绿线”作为重要一环。

  围绕以水润城,强力推进洛河水体景观工程,再现了水鸟齐飞、湖光山色的独特景观;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将山区变成万亩林果园;加快精品线路开发和联线建设,相继推出瓦窑沟“杜鹃花节”、官道口豫西百草园等生态旅游新产品,满足长短线游客回归大自然的休闲需求。

  依托山水,不止山水。卢氏县加快文旅医养一体化产业链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正引入更多文旅新业态,通过“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农业”等方式,持续丰富游客体验。

  绿色为底,红色铸魂。走进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记忆,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心愿。

  “我来过这里很多次,带着孩子来更有意义。”在双龙湾镇龙驹村的马湾红色研学基地,来自西安市的游客杜丽刚带着儿子在一张张历史图片前驻足沉思。

  围绕优化“红线”,该县不断培育优质红色旅游产品,有序实施红色遗迹遗址修复计划,推动新业态不断涌现。位于瓦窑沟乡的龙首山庄红色教育基地,占地面积1.1万余平方米,是一个集民俗收藏展览、红色教育体验、文学艺术交流、特色餐饮服务、乡村旅游开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服务企业,拥有民俗藏品1万余件、红色藏品1万余件,非遗食品有龙首槲包和特色农家美食“十三花”,基地可同时接待200余人食宿,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了解红色文化的好去处。

  在卢氏,山水田园是底色,红色基因在传承,农文旅融合则让全域旅游焕发新彩。

  卢氏县双龙湾镇“串珠成链”,以洛河为主轴线,打造以马湾红色教育实践阵地为龙头的红色文化产业带和以双龙湾景区为龙头的山水文化产业带,从规划之初,就展现了文化的传承及深耕全域旅游的雄心。

  无独有偶。卢氏县官坡镇红色小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中共卢洛县委县民主政府旧址、豫鄂陕边区党委军区和行政公署驻地旧址、徐海东养伤处旧址、红二十五军借粮处旧址、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标语刷写处旧址等红色遗址“容光焕发”。目前,已成为豫西地区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游客量3.5万人次。

  和官坡、双龙湾小镇一样,官道口蜜蜂小镇、汤河温泉小镇、朱阳关香菇小镇、狮子坪康养小镇等旅游目的地声名鹊起。在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该县康养旅游提速快进,获评“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等殊荣。乡村旅游井喷式增长,狮子坪乡荣获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官坡镇兰草村等荣获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狮子坪乡柳树湾明朗河康养基地荣获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卢氏县初步形成了生态山水游、红色研学游、特色乡村游和工业游等重点旅游片区,构建起立体丰富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