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红霞
作为郑州市金水区一所小学校无人机社团的成员,浩然在日前参观了位于郑州市惠济区中科光启大厦的“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展示的无人机后,对无人机在农业植保、消防救援等多场景的应用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无人机应用可能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无人机制造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自发展“低空经济”被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政府正竞相涌入这个可能与新能源汽车媲美的新赛道。
面对新风口,河南也铆足了劲儿,积极谋划,努力布局。继今年8月份,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后,11月15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无人机产业发展座谈会,再次聚焦无人机产业发展,要求加快形成新赛道新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为抢抓低空经济新风口,我省各级政府早已摩拳擦掌,纷纷抢跑:4月,安阳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该市低空经济产业“143”总体发展思路;5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举行首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招引龙头企业;8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郑州市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开辟新赛道……
河南追赶低空经济的步伐,一步紧似一步。
竞逐低空经济 河南凭什么?
围绕发展低空经济,全国不少省份在疯狂抢跑,努力打造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示范省, 而河南有多大家底儿支撑我们与群雄竞逐?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常广庶看来,目前,虽然河南低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企业在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领域尚未形成较强的领先优势,但河南发展低空经济无疑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扎实基础。
我省作为全国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大省,无人机在农业生产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同时,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物流业发达。据统计,2023年全省快递业务量完成超60亿件,快递、即时配送等对低空无人机的需求巨大。河南同样也是旅游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将有更多人选择乘坐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热气球、动力伞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低空+旅游”“低空+运动”需求将催生巨大的消费空间。
我省也是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在航空器制造、航空电子、航空材料等技术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已拥有一批无人机、自转旋翼机等整机和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郑州、安阳成为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安阳获批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郑州市已开通三条低空无人机物流试飞验证航线。省级低空经济研发创新平台——蓝天实验室挂牌成立……低空产业发展潜力非常大。
此外,河南低空产业链条近年来不断完善。目前,已拥有4000多家低空经济企业,在全国仅次于广东,位列第二。郑州市上街区形成了涵盖制造、运营、服务的通航全产业链,吸引了包括中国飞龙在内的100多家相关企业入驻。安阳则形成了包括无人机整机、发动机、飞控研发、配件生产和飞手培训、飞行服务等日渐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与此同时,河南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在农林植保、工业巡检、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成效显著。这些都成为我省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支撑。
铆劲“赶飞机” 河南咋发力?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各地纷纷立下“小目标”,争夺天空之城红利。
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4)》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面对如此诱人的 大蛋糕,河南在《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中也立下目标——到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并在培育壮大低空消费市场、加快低空产业发展等方面给出了发力方向。
尤其是近日我省召开的无人机产业发展座谈会,针对低空经济主导和核心的无人机产业,提出要从六个方面发力:完善顶层设计、做强头部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拓展应用场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展翅高飞”。
常广庶认为,目前发展低空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低空空域的开放与协同管理,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强化顶层设计,包括出台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尤其是低空空域分类划设、构建低空航线网络、简化飞行审批程序、建设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军地民协同配合、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为低空消费发展提供保障等。
此外,在培育低空经济的过程中,低空经济各参与方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职能:政府引导、驱动需求;企业发现并满足低空经济需求;院校要致力于培育低空文化,培养低空人才,服务低空需求等。发展低空经济不仅要关注低空产业、消费培育等物质层面,更需要关注低空经济背后文化层面的建设,即培育航空文化,开展科普教育等。
“低空经济+”如何行稳致远
发展低空经济成为各地提振经济的新抓手、新赛道,但业内对此的共识是:低空经济相对来说还属于普通人觉得“高大上”的行业,目前主要满足的是公共服务及生产应用需求,但任何一个行业,只有满足广大老百姓的需求,激发普通大众的参与热情,才能扩大服务规模,形成商业闭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要让人人都懂低空经济,都能参与低空经济,低空文化氛围塑造、低空经济科普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据了解,目前我省低空经济科普教育基地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低空经济类展会活动开展较少还多局限于业内,大众参与度低。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河南各方力量越来越积极参与其中,推动低空经济科普教育进校园,普及低空经济从孩童发力。
据河南省航空航天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学会近年来积极开展“航空科普进校园”品牌活动,累计参与学生万余人次;连续多年组建河南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经过多年培育,2024年,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河南省赛共有14个市242家参赛单位的1279名选手参赛,参赛单位和选手人数分别创新高。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知识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同时,随着低空经济热度的升温,也带动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孩子投身低空科技的参与创新,而这些又催生了大量低空科技、教育服务类机构的产生,预估目前郑州此类机构数量不低于2000家。
常广庶认为,培育低空经济发展氛围,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各级政府、文旅部门、航空院校还应着力聚焦培育低空文化,将文化属性赋能大众低空消费,广泛开展群众性航空运动,推动通用航空大众化,加快壮大低空消费群体规模,从而推动低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未来,在低空经济领域,我省有望率先在无人机配送、飞手培训、低空运动旅游三个细分赛道上迎来行业大爆发。“因为这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量需求。”常广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