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喜
新修的水泥路,延伸到村里每家每户的门前,彻底告别了之前的“水泥”路。记得前些年假期回老家,车轱辘上沾满了泥巴,侄子说,从井里打些水洗洗车吧,也干净些。我说,还是回城里再洗吧。
村里的路修好了,自来水也通到家家户户的厨房,方便又卫生。遗憾是的,村中的那口老井填埋了。
村中的那口老井,自我出生就有,村里的老人说,是他们的爷爷掘的井,水井不深,井口也小,能够满足全村人的用水需求。“人民公社”时期,村里组织劳动力从很远的山里运回了四块青石,又淘深了井,为不让井壁上的土屑落入井中,用青砖把井壁包围。垫高的井口四周用四块青石围拢。此时的老井,解决了全村的人畜用水。据村中的老人说,自从淘深了那口井,井水变得甘甜清澈了,春夏秋冬用不完的水,即便是大旱之年,井水也是如喷泉一样,保持在同一个水位。
村民取水很简单,木桶上挂着钩子,下到井中,随着井绳的摆动,一桶清澈甘甜的井水灌满木桶,双手拔着井绳,木桶升至井口,手提水桶,放到一旁,再取另一桶水。后来,有了铁皮桶和塑料桶,因桶壁较轻,需要井绳在井中多次摆动,才能取上水。
老人介绍,夏天的井水哇凉哇凉,人们从地里回到家,打上一桶井水,洗个井水澡,别提多凉爽了。到了冬天,井水暖暖的,洗衣洗菜拌猪食不用再添加热水。
遗憾的是,前几年老井的水质发生了改变,由甘甜变得苦涩,慢慢地村民们开始在自己的庭院里打井。有人说是田里施了过量的化肥,土壤被污染了。老井废弃了,不再有村民从井中取水。
老井真的老了,井沿被取水的绳索磨得溜光发亮,井壁上的青砖长满了青苔,略显斑驳。老人们为了留下这口老井,自发捐赠砖块和水泥,在青石上垒了一米高的围子。老井失去了昨日的作用,加上有秸秆和小动物误入井中,安全隐患严重,有人建议填埋。
村里安装自来水时,村里的老人们同意将老井填埋,一是老井真的没有利用价值,二是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后,需要修路,若绕过老井,费工费料费时。
填埋老井那天,村里的老人都来了,看着围子被打碎丢进井中,一车车渣土卸到井中。自此,老井结束了它的使命。老井承载乡村人的喜怒哀乐,带着一代人的记忆退出了历史舞台。
老井是全村人生命的源泉,是整个乡村的灵魂。我们都是喝过那口井水的人,不管多久未曾见面,沉淀的乡情也不会改变,老井留给我们的温馨画面不会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