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棚”勃发展 乡村振兴“丰”景正浓

2024-11-26 10:16:4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贾晗 文/图


排列整齐的香菇种植大棚

  11月24日,记者在淮滨县赵集镇的香菇种植基地看到,崭新的连栋大棚整齐排列,机械化设备一应俱全。大棚内,菌棒上香菇个个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于大棚间,忙着采摘、分选、分装、搬运,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的香菇种植基地共有20栋现代化高标准大棚,占地上百亩,一年下来能采收4茬香菇,平均每茬能收5万斤。”该基地负责人万亚祥说。

  赵集镇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集中,为蔬菜大棚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依托县农业农村局项目资金扶持,流转闲置土地,兴建高标准大棚,总面积达上百亩,吸引“新农人”返乡务工创业。

  “我是驻马店人,2023年萌发了种植菌菇的想法,我们到很多地方考察,在淮滨看到了当地政府为发展农业而建立的现代化恒温棚,直接省去了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硬件设备建设投资,再加上淮滨的气候非常适宜香菇种植,所以就决定留在淮滨创业。”万亚祥说。

  大棚内,香菇特有的香味扑面而来,现在正是第三茬香菇的采摘期。万亚祥种植的香菇因品质好、口感爽脆,深受消费者青睐,也与客户逐步建起稳定而长久的合作关系,并打造出完整的种植、采摘、冷藏、烘干、销售产业链条。

  “从今年3月种下10万根菌棒,到目前已经收获了6万斤菇,鲜、干两种香菇先后上市,销售额累计达20多万元,主要销往驻马店、南阳、信阳等地,每天来拉货的客户络绎不绝,销路不用愁。”万亚祥正查看工人刚刚采收的香菇的品质,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从种下菌棒到采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手。香菇种植基地日渐扩大,让一百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在淮滨县谷堆乡徐围村益菜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近70个蔬菜大棚内种植的圣女果、辣椒、芹菜、青菜、西蓝花等果蔬郁郁葱葱。为确保棚内蔬菜不受降温天气影响,棚内还安装了温度湿度监测器,采取智能化管理,在手机上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室内温度和湿度。

  “淮滨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经常上门指导,我们感到很暖心。大棚里都安装了温度、湿度监测器,随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大棚上还搭有保温被,采取晚揭早盖的做法,尽量多保存热量,防止夜间热量散失。如果是阴天没有光照,棚里面温度低了,我们就实施人工增温,用加火加碳来升温。有了这大棚,天气怎么变都不会影响蔬菜生长。”该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熊西学说。

  淮滨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把全县蔬菜产业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形成“产+销”一体化的模式。目前,全县共打造500多栋现代化高标准蔬菜种植大棚,形成生产、标准化种植、产品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电商交易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如今,大棚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