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奏响“大合唱” 书写“黄河新答卷”

2024-12-02 09:34:00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实习生 吴白琰

  11月28日,省政府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安阳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答卷的相关情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城市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载体。安阳以省委、省政府支持安阳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为重要契机,深入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战略导向,持续提升‘一高地一区三中心’的战略定位,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安阳答卷。”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崇林说。

  以“业”作答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安阳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在老工业基地城市坚决转、加快转、高质量转的实践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特别是在低空经济方面,安阳厚积薄发,以蓝天实验室为引领,以无人机产业园为载体,培育无人机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空域管理、场景应用为一体的完整业态,集聚无人机相关企业103家,搭建无人机应用场景30多个。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5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8家,“小巨人”企业达到15家。

  以“绿”作答 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

  一直以来,安阳坚持推动绿色生产,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低效落后产能,全面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治污减排项目9200多个。

  同时,发展绿色运输,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公共交通、物流、环卫、邮政等领域全部实现车辆新能源化;依托“陆路港+航空港”双港联动枢纽优势,推动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全域实施清洁替代,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超过煤电,达到630万千瓦时,继续领跑全省。厚植绿色底蕴,筑牢绿色屏障。

  以“水”作答 水资源保护务实增效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一切发展,水是基础性资源,安阳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统筹实施“四水同治”,该管的坚决管严管好。

  在用水上,统筹工业、农业、城镇节水,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全覆盖,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16.8%、18.2%。在管水上,一手抓地表水补充,一手抓地下水压采。因地制宜实施河湖拦蓄水工程,年均引水2亿立方米以上。在治水上,系统整治黑臭水体,封堵入河排污口,国控省控断面Ⅲ类以上“好水”比例达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率居全国第12位,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数量居全省第1位。

  以“文”作答 殷墟甲骨文焕发光彩

  殷墟甲骨文是黄河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和灵魂。安阳始终牢记“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的谆谆嘱托,全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

  安阳坚持标识性塑造。聚焦“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加快建设以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群,用新模式新技术呈现“殷墟甲骨文”这个超级IP,全景式展现“商文明”“字文化”。同时,坚持创新性发展。突出“文化”“夜游”两篇文章,深化文旅融合,国际汉字大会、世界漫画大会、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等系列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洹河夜游、古城夜游、点亮殷墟、博物馆夜游出新出彩。

  薛崇林表示,安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聚焦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贡献。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