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12月3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政法委副书记雷忠旺介绍,近年来,全省政法机关从完善工作机制、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执法司法、助企纾困解难等举措入手,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法治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不合理规定及时废止
在制度机制建设方面,省委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能作用,把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年度全省政法工作、全面依法治省工作要点。
同时,推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法规制度,组织开展地方性法规政策清理工作,对影响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规定及时废止或调整完善,健全执法、司法、法律服务保障体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法律保护和法律服务平等。
“全省政法机关把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作为增强民营企业安全感的关键举措,既保护企业财产权又保护企业家财产、人格权,既保护物权又保护债权、股权、知识产权,既保护实体权利又保护程序权利,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法治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雷忠旺说。
开展多领域专项整治
在专项治理方面,全省政法机关坚持依法办案、依法办事,持续开展多领域专项整治,依法维护诚信、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开展侵害民营经济发展秩序违法犯罪专项打击。全省政法机关打掉了一批市场流通领域涉黑恶犯罪组织,起诉了一批合同诈骗、串通投标、强迫交易、非法经营犯罪案件,办理了一批涉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案件,依法惩治了一批以网络谣言对企业实施敲诈勒索和网络攻击企业网站的违法犯罪。
加大对民营经济创新创造保护力度。公安机关以“昆仑2024”行动为抓手,侦办了一批侵犯知识产权与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相关案件,为创新发展持续营造良好司法环境。
对侵权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在规范执法司法方面,我省坚持平等对待、平等保护,加强对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开展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行动。严格规范涉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执法司法,组织开展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检查,着力整治“过罚失当”、选择性执法、趋利执法等突出问题,重点整治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严重损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行为。
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暨民营经济司法保障专项监督,排查清理了一批涉企“挂案”,办理了一批涉企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和涉企民事执行监督案件。公安机关实施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督导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健全长效常治制度机制。完善民营经济发展司法保障机制。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灵活采取“活封活扣”、财产置换、赔偿和解等柔性措施,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努力做到不中断企业的合法运营系统,不中断企业的合法资金往来,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不扩大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推出便企利企惠企政策举措
雷忠旺表示,省委政法委坚持每年统筹组织省政法单位开展政法系统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近3年来,已有116条便民利民举措从承诺逐步变为现实。
今年以来,省法院组织开展法律讲堂、庭审观摩等活动,制作印发《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示100条》;省检察院在各地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检察护企”绿色通道,优化涉企案件快速分流办理机制;省公安厅制发《河南公安机关2024年便民利民十项措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任务清单》等,组织709个律师服务团为2630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提供全周期、多层次、立体化的优质法律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协调全省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忠实履行职责使命,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作风、更细的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贡献法治智慧、法治力量。”雷忠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