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许丽娟 韩荣君 刘海林 谷太磊
2023年,郑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洛阳市民营经济贡献了62.3%的地区生产总值;安阳市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济源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69.5%……民营经济在我省经济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2月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郑州、洛阳、安阳、济源4地“晒”出民营经济发展成绩单,并介绍了各自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郑州:民营企业数量居全国第11位
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郑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60%,在全国九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目前,全市共有民营企业83.8万户,数量居全国第11位,其中不乏营业收入超十亿元、五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的企业巨头。
郑州市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主要取得了五大工作成效。一是深化改革,稳定市场预期,破除隐性壁垒,并增加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份额。二是促进创新,加强企业培育,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三是推动转型,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如UU跑腿、蜜雪冰城等企业已成为行业翘楚。四是优化环境,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弘扬企业家精神。五是促进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外贸企业数量众多。
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市新增民营企业超过3万家,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大幅增长。
洛阳: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洛阳市民营经济贡献了62.3%的地区生产总值、74.3%的技术合同成交额、83.2%的新增城镇劳动就业、91.6%的企业数量,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洛阳市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一是做好统筹规划,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体系,并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打造服务引擎,设立民营企业之家等服务平台,健全企业诉求快反等工作机制。三是加速创新步伐,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为产业转型的“生力军”。四是优化营商环境,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评价首次排名全省第一。
安阳: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
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崇林详细介绍了安阳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他表示,目前,安阳市共拥有市各类市场主体52.33万户,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九成,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重扶持方面,安阳市围绕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大力培育民营企业,推动其向新领域、高端市场进军。目前,已有多家民营企业荣获省级、国家级荣誉,成为行业翘楚。在破篱笆方面,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创新设立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提高审批效率,激发民营企业投资活力。在解难题方面,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建立市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畅通诉求办理机制,2700余名助企干部深入基层,受理解决企业反映各类问题800多个。同时,通过出台金融支持措施、深化人才集聚计划等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优生态方面,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多项专项行动,落实重点任务,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济源:民营企业贡献超九成就业岗位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市长赵山在介绍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时表示,民营经济已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目前,济源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9.5%,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87.8%,税收贡献率88.4%,就业贡献率超过90%,彰显了其在地方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济源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数量庞大,达11万户,占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的97.8%。自2008年起,民营企业已成为济源外贸的主力军,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额达349.7亿元,同比增长88.2%。
济源民营企业实力强劲,今年多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及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其中,金利金铅、万洋冶炼、济源钢铁等企业表现突出,这些企业在推动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形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赵山表示,济源将继续深化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助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构建更加完善的民营经济发展体系,为济源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