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共建” 绘就沃野田畴新画卷 ——邓州市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工作纪实

2024-12-16 15:13:00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新闻背景: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供销合作社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幢幢美丽庭院错落有致,一处处产业基地拔地而起,一面面文化墙振奋人心,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冬意虽浓郁,但在邓州市龙堰乡刁河村,依然处处生机勃勃。

  “最近红薯丰收了,你们看,这一颗颗丰硕饱满的红薯,长得多漂亮啊。”12月12日,刁河村村民薛东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幅丰收场景背后,是邓州市供销人常年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

  “为了给广大农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我们成立了邓州市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经营服务,打造‘助农供销’服务品牌。”邓州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松林说。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小阵地”凝聚大合力。近年来,邓州市供销合作社严格落实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以龙堰乡刁河村、林扒镇林扒村等为试点,以“村社共建”模式为切入点,强化党建引领,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坚守“为农、务农、姓农”根本方向,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将根深扎进农村,让枝叶伸向市场,努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推动供销合作事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为农服务天地宽

  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生存之基、立身之本。在传统产业面临多种竞争压力的情况下,邓州市供销合作社突破困局,转换发展动能,不断优化和创新服务供给,打造为农服务平台,在助农方面彰显供销合作社的天然优势。

  “老宋,给你送化肥来啦。”

  “挺快啊,昨儿下的单,今儿就到了。”

  宋雄磊是林扒村的种粮大户,种粮800多亩。往年,他买肥料都要开车去县城农资店,由于需求量大,经常得来回跑好几趟。如今,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在手机上点一点,肥料就送到家了。

  记者在邓州市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农资经营部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搬运化肥,发往各个乡(镇)的化肥运输车已准备就绪,随时发车。

  邓州市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峥说:“从11月份至今,我们已成功储备各类化肥一万余吨,主要涉及钾肥、尿素、复合肥、有机肥等多个品类,全力满足来年用肥需求。”

  一个电话,生产资料直达田间地头;一次扫码,水电费、医保费轻松缴纳;一次上门,购物、快递、取款“一站式”完成。刘峥说:“在基层,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是关系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大事。如何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直接关系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成色。”

  去年以来,邓州市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夯实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依托邓州市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及网格系统,打造集社内系统、网格系统、服务中心、电商运营为一体的运营体系,通过整体规划布局,统一牌匾、统一物流、统一网络,为邓州市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建设夯实基础,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标准完成市、乡(镇)、村三级供销体系规划设计,有效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矛盾纠纷不出“格”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的重要载体,架起为企服务“连心桥”,托起服务群众“大民生”。

  走进邓州市乡村,“网格供销为农服务中心”的牌子格外显眼,夏集镇常营村村民李永和对此深有感触:“自从网格员来到我们村后,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上次我想咨询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他们还上门给我讲解。”

  据了解,邓州市供销合作社与邓州市政法部门合作,建成30个“网格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提供农资、金融等服务,还承担着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的功能。

  “我们挑选懂经营、会管理的村干部担任供销网格员,统一配发红马甲、红袖章、喇叭和工作纪实手册。”邓州市平安建设促进中心主任李会范说,“这些网格员平时走村串户,了解百姓需求。同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参与农村治理,让群众有事找网格员、有话对网格员说,架起沟通服务群众的桥梁。”

  据了解,邓州市政法部门非常重视供销网格员建设工作,要求各村选出一名村干部作为供销网格员,让他们了解群众需求、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又成为乡(镇)、村两级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可以说是供销服务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创新。

  今年以来,邓州市供销网格员帮助农民销售花生、玉米、红薯10万多吨,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化解各类矛盾500多件,消除信访隐患700多起。如今,这些基层“网格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如同星星之火,在邓州市的广袤乡村渐成燎原之势。

  特色产业“链”升级

  产业振兴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

  邓州红薯种植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2022年3月,邓州“助农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围绕该市红薯产业集群规划,打造了红薯种植及深加工示范园。目前,自有规模达4000余亩,带动周边1500余户农户从事红薯种植1.5万亩,年产3000余万公斤。

  12月4日,在刁河村“渠首红”农业产业园内,只见工人们正埋头熟练地进行套袋、称重、装箱、封口等一系列操作。

  “坐着干活,不算累,不仅能照顾孩子,每月还能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家住内乡县的徐良芳今年48岁,孩子在园区附近上初中,她已是这里的老员工了。

  在品牌建设方面,邓州“助农供销为农服务中心”依托电商平台,积极培育“渠首红”红薯农产品品牌。邓州市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产销对接,红薯淀粉深加工,销售周边产品粉条、酸辣粉等方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如今,“渠首红”已成为邓州市红薯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产业园已经初步形成集‘脱毒组培中心—育苗基地—规模种植—鲜薯储存—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挖掘红薯种植经济潜力,延伸红薯产业链条,提高红薯的附加值,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刘峥说。

  农产品精深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市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邓州市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并不满足于红薯种植的既有优势,不断拉长、补齐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壮大升级。

  刘峥说:“我们已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一栋,并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建设红薯淀粉、红薯方便粉丝速食产品、红薯干等产品加工产业线,让红薯利用率达到100%。”

  目前,红薯淀粉生产线每季度可生产红薯淀粉300吨。同时,配备完备的电商团队,借助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直播销售等模式,大力发展线上销售,生产的生鲜红薯及红薯深加工制品已成功销往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谈起今后的发展,刘峥自信满满:“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同周边村庄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建立‘村社共建’长效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力农村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集体经济“壮筋骨”

  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征程中,“村社共建”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实际成效,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举措。

  “想不到把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还能带来不错的收益。”裴营乡辛家村村民王天得发出这样的感叹。

  原来,为破解农村土地低效利用等问题,邓州市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土地托管+全程服务”的模式,将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套包括租金收入、保底分红、固定收益和效益分红在内的多元化利益链接机制。

  同时,邓州市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推行统一耕种、统一管护、统一采摘的“三统一”帮带服务,既解决企业招人用人难题,又帮助近3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企业、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据了解,自2023年7月份以来,邓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与邓州市各乡(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等主体进行洽谈合作,开展土地全托管服务。截至目前,依托邓州市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共完成55318亩全托管服务,覆盖邓州市构林、文渠、汲滩、十林、都司等14个乡(镇),其中小农户占比超过60%。

  “邓州市供销合作社推动‘党建引领 村社共建’的成功探索,不仅使村级产业发展起来,更重要的是村级党组织有了向心力,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了。下一步,邓州市供销合作社将结合‘五星’支部创建,深化‘村社共建’,支持供销合作社通过试点推广这种模式,探索基层党建与供销合作业务紧密结合,使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邓州市副市长魏新果说。

  如今,“村社共建”模式使供销合作社服务触角得到延伸,为农服务更加贴近农民,更加方便农民,供销合作社真正发挥了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

  不忘初心担使命,春风化雨润“三农”。一个“农”字,不仅连起了供销合作社和广袤田野,更承载着供销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美好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令人振奋。一直以来,我们着力推动村级供销社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相结合,不断深化‘党建引领、村社共建’的发展模式,让‘村社共建’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发展改革处副处长郑小涛表示。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