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累计发送旅客1096.2万人次!这是济郑高铁全线贯通一周年,郑州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的数量。从“一横一竖”到“米”字成形,郑州高铁枢纽每天都有无数条“银龙”呼啸前行,涌动出无限生机活力。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欧班列犹如不可阻挡的潮流,穿越山川湖海,跨越万里疆域,将亚欧大陆紧密相连,为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打开新通道。
一直以来,郑州铁路不断发挥枢纽优势,在开放进程中释放出无限能量,让流动的中原活力四射。
“朋友圈”越来越大
12月15日,在处于我省“米”字形高铁关键节点的郑州东站,记者看到,车站内人头攒动,客流如潮。在客运人员精心组织下,旅客安检、进站、乘车,秩序井然。
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今年7月18日,日兰高铁全线贯通,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省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00公里。东达沿海、南通两湖、西连秦晋、北接京津,铁路在中原大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
这张高铁网有力扩大了郑州城市群范围,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形成河南省内15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50分钟及1小时内的快速交通网。
高铁和城际铁路相辅相成,推动郑州开封同城化、郑州许昌一体化、郑州焦作融合发展等提质提速,以郑州为中心的“朋友圈”越来越大。2023年10月,郑州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国家批复的都市圈,人口流动更频繁,经济活动更活跃。2019年至2023年,河南省铁路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客运周转量比重由61%上升到75%。
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延长线进入铺轨阶段,雄商高铁商丘段建设有序推进,平漯周高铁建设如火如荼,新建郑州南站及相关工程建设项目工地热火朝天……从无到有,由“十”到“米”,这张高铁网正越织越密。如今,从郑州出发,“2小时生活圈”覆盖国内4亿人口,5小时高铁旅程可直达123个城市。
汽车“出海”新通道
今年前三季度,郑州汽车产量69.12万辆、同比增长83.5%,新能源汽车产量36.17万辆、同比增长901.9%。我省铁路部门与比亚迪、宇通等汽车厂商深度合作,发挥运输时效、费用等优势,“一企一案”优化受理、配空、取送车等环节,提升商品车运输服务质效,提高铁路承运比重。
据了解,今年以来,平均每月有20列商品车专列从郑州薛店商品汽车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驶出,驶向各地。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郑州国际陆港正式启用,其专用铁路开通运营,让新能源汽车坐中欧班列“出海”有了新通道。河南依托中欧班列打造专业服务场站,可实现汽车产品15天直达欧洲。“今年前10个月,我们运输商品车35.24万台,同比增长52.6%。”
“海铁直运”助力降本增效
近日,伴随一声长长的汽笛,搭载99辆混合动力轿车的26090次“海铁直运”专列从郑州车站海关启程奔赴青岛港,随后换装货轮运往希腊。这是河南首次通过“海铁直运”的方式出口货物到希腊。
据郑州海关所属郑州车站海关初步估算,与传统的“公路+海运”模式相比,“海铁直运”全程用时至少缩短24小时,每个集装箱节省物流成本约1000元。
据了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物流效率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背景下,郑州推出的“海铁直运”模式,为物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降本增效的典范。
省时间就是降成本。“自今年4月‘海铁直运’在郑州正式运行以来,该模式通过铁路港和海港系统的对接与信息共享,实现了出口货物的自动化转关和无感通关,大幅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该模式,我省的“内陆口岸”被赋予沿海码头的前沿功能,出口企业可在河南省直接办结通关查验手续,通过全流程海铁联运自动化转关,实现“装上班列即出海”。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郑州局完成海铁直运11.2万标准箱,其中,管内至青岛港(黄岛)方向7.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