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做好“牛”“菇”事 循环促发展

2024-12-19 10:30:15   来源:河南经济报

  近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专家团队施巧婷、陈付英与赵彩艳一行,前往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旨在深化夏南牛品种改良、提升高效繁育与育肥技术,以及探索养牛与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服务活动。

  在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家们首先针对公司新购入的B超活体检测仪进行了操作指导。面对技术员对仪器使用方法不熟悉的问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成员施巧婷耐心细致地对技术员进行了指导。她不仅帮助技术员调整仪器参数、精准定位探头,还传授了测定者操控力度和准确读取数据的技巧。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和不同牛只之间的对比分析,技术员们迅速掌握了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的测定方法。这对于夏南牛的育种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它能够客观测定肉牛的背膘厚度、臀部脂肪、眼肌面积和肌间脂肪含量等关键经济性状,为遗传改良和后裔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专家们还前往圈舍查看了入冬前的准备工作,并对饲养管理提出了宝贵建议。他们发现,虽然防风卷帘已经组装到位,但粪便清理工作还有待加强。河南省优特产业肉牛团队负责人陈付英当即提醒饲养员,寒冷低温会加速牛只体内散热,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必须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及时清理腐坏垫料和牛粪尿,保持圈舍干燥。这一建议得到了饲养员的积极响应和赞同。

  除了关注养牛业的发展,专家们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将泌阳县的养牛和食用菌种植两大产业有机融合起来。

  活动中,在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董改新的陪同下,专家们实地走访了高邑镇陈庄村陈师傅的香菇大棚,了解其菌棒的制作过程和出菇后的处理方式。然而,他们发现,香菇棒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并不高,如果直接作为肥料使用,肥效并不理想。

  针对这一问题,河南省牛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赵彩艳向农户们详细介绍了菌棒和牛粪堆肥技术。她指出,将粉碎后的菌棒作为辅料,与牛粪按一定比例混合堆肥,可以显著提高肥效,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解决了菌渣处理难题,还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家们建议,将泌阳的养牛和菌菇种植两大产业有机融合起来,实现“牛—菌菇—有机肥—农作物—牛”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将秸秆和牛粪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还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王二耀)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