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更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
引导毕业生在新产业、新业态中灵活就业;为每名困难毕业生提供稳定性高的就业或实习岗位;运用财政补贴等涉企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扩岗……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引导毕业生多领域灵活就业
为做好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提到,各省级就业分市场牵头高校发挥学科、资源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本区域或本行业高校聚焦“7+28+N”产业链群培育需要,对接地方政府、重点企业、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新业态依托分工细化和技术创新,是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出的新环节、新链条和新经济活动形式。催生新业态、推动新业态发展壮大,对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通知》提出,要充分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就业潜力,引导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创意经济、低空经济等多领域灵活就业。
针对民营企业吸纳就业,我省提出要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就业创业等各项涉企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扩岗,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通过推动各级公共服务机构深入开展就业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高校活动,梳理制定政策清单,解读宣传扩岗补助、社保补贴、就业见习、税收优惠等政策,扩大惠企政策知晓度,促进政策落实到位。
加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记者注意到,我省一直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在《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中,电子与信息大类就提出了嵌入式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工业软件开发技术、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等多个专业。
这也体现了我省以促进供需适配为导向,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的要求。
《通知》提到,要加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结合我省高校“三个调整优化”,定期发布急需特需、新兴未来、控制限制新增专业目录清单。
各高校应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主动布局新兴学科专业,扩大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布点及招生规模。同时,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及时调整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
除此之外,《通知》还提出要加强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强化就业需求侧对培养供给侧的动态反馈,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就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提到,支持民营企业围绕“7+28+N”产业链群发展需要,依托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训。
精准护航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
如何让兜底措施更有力、让就业服务更精准?记者了解到,对于困难毕业生,政府、高校等方面将提供一定程度的兜底服务。
根据《通知》,我省将建立省级协调机制,落实帮扶政策,定期共享重点群体毕业生数据,做好帮扶工作的无缝衔接。各高校要根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下发的重点群体毕业生名单,建立健全“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工作台账。
同时,高校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落实“3个3”基本要求,为每名困难毕业生提供稳定性高的就业或实习岗位,确保每一位重点群体毕业生都能得到精准帮助,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加大“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落实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民营企业一线职工,按照规定直接认定其相应技能等级。
为保障毕业生就业安全,《通知》提出,各高校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泄露隐私、招聘欺诈等就业违法违规行为,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将存在就业歧视、“培训贷”、售卖虚假就业协议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招聘“黑名单”,并及时向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