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2025年已拉开帷幕,河南正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惠民生,努力以开局之力、开局之为、开局之势更好地展现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1月6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省出台的《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对28条“真金白银”措施进行解读。
最大限度发挥“两重”“两新”带动效应。今年,国家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等纳入“两重”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两新”支持范围、提升补贴标准、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资金分配。我省将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健全周调度机制,紧盯“两重”和设备更新扩围领域,建立2025年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并继续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让更多企业、商家、群众享受政策红利。
持续聚力激发消费潜力。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我省将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在提升消费意愿、拓展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推出一批针对性举措,把巨大的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比如,延续去年国庆假期前后“金秋消费券”的做法,围绕零售、餐饮、文旅、住宿等重点领域再发放2亿元新春消费券,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放消费券,让老百姓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
集中力量扩大有效投资。我省将坚持工作聚焦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一方面,持续发力政府投资。出台2025年重大项目“双百工程”工作方案和省重点项目清单,落实重大项目白名单、月调度、核查三项制度,推动焦洛平高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郑开城际延长线、信阳五岳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等重大工程建成投用,切实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着力激活民间投资。规范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储备一批拟向民间资本推介的优质项目。
精准发力助企惠企。去年,我省经营主体突破了1100万户、稳居全国第4位,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今年,我省将统筹抓好促生产、降成本、优环境,努力通过政府服务“帮一把”,助力企业发展“快一程”。促生产方面,对一季度满负荷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财政奖励,实施春节午间低谷工业电价政策,开展“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举办2025全球豫商大会、豫港澳企业家春茗活动,支持企业开足马力拓市场、抢订单、抓生产。降成本方面,将实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开展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持续完善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对通行我省收费公路的新能源货车给予通行费优惠。
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一季度是打牢夏粮丰收基础的关键季。我省将因墒因苗抓好8500万亩春季麦田管理,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科学防范应对“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推进150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建设,完成1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做好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大牛羊养殖支持力度,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粮油价格保持稳定。
多措并举稳定社会大局。我省将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惠民生方面,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城乡低保、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力争一季度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保安全方面,扎实推进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等“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强化消防、工矿、危化、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安全综合治理,加强冬春火灾防控,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马健表示,河南将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把握“五个统筹”的重大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感恩奋进、担当奋进、加压奋进,加力推动28条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地,确保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