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靳李君
我省开发区产业集群未来如何布局?如何助推开发区成长为经济增长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1月8日,省政府发布《河南省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对开发区建设持续发力,力争三年时间,使我省开发区主导产业集群规模突破3万亿元。
【总体目标】形成“十百千”产业集群体系
根据《方案》,我省拟用三年时间,聚焦引领型开发区集群提质、成长型开发区集群扩量、创业型开发区集群培育,强化分类指导和试点培育,着力实施产业集群能级跃升、开发区主体赋能增效、创新能级提升、要素供给体系优化、政策创新增能五项行动,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打造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力争到2027年,开发区主导产业集群规模突破3万亿元,形成“十百千”产业集群体系,即新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打造100个左右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开发区集群地标,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全覆盖。
【保障措施】强化试点引领 注重协调推进
《方案》明确,对于“五大行动”的实施,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推进。依托省开发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作,各相关部门结合职责协同推进相关工作。各地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省、市协同推动开发区产业集群壮大和能级提升。同时,强化试点引领。以集群发展领域试点开发区为重点,推动在集群治理、产业链协作、企业服务和生态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一批集群发展标杆园区,加大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力度。
【五大行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实施产业集群能级跃升行动。巩固引领型开发区集群优势。聚焦全省综合水平较强的开发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强主导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能级,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7年,产业集群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开发区达到10个,新创建2个以上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成长型开发区集群规模。聚焦全省成长型开发区,推动产业集群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到2027年,力争10个以上开发区实现星级晋升,新建一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创业型开发区集群培育。聚焦全省基础较为薄弱的开发区,提升开发区投资规模、建设水平,到2027年,力争新晋位20个星级开发区。
实施开发区主体赋能增效行动。统筹各开发区错位发展,打造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加强开发区主体建设和管理,整合资源做优做强开发区运营公司。深化开发区合作,推动开发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发展能级和运营品质。建立完善协同招商机制,完善产业链图谱、招商路线图,加强企业招商、资本招商、驻地招商,建立动态更新的招商目标企业清单,大力引进龙头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关联项目。
实施创新能级提升行动。构建多层次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开发区内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集聚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完善开发区创业创新孵化机制,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标准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提升产学研协同效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机制,促进园区、城区、校区联动。加强对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帮扶和促进,推动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推动开发区数字化迭代升级,实现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实施要素供给体系优化行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推进定制化标准厂房建设,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只租不售的“工业保障房”,提升优质项目承载能力。支持通过弹性出让、长期租赁、租让结合等措施灵活供地,降低优质项目获地成本。完善生产性服务供给。鼓励发展物流仓储、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良性互促。加大金融创新供给力度。支持收入持续稳定、信用等级较高的开发区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园区债发行试点,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提高配套设施供给水平。推进开发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合理配套建设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创客交流新型空间。
实施政策创新增能行动。加强用地保障。新增工业用地原则上布局在开发区,推动零散工业用地向开发区集聚。制定开发区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和盘活利用政策,建立健全开发区存量用地盘活机制,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挖潜力度,支持通过协议置换、费用奖惩等措施推动低效用地腾退出清,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及入驻开发区的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按规定给予支持。支持开发区申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用于省本级政府投资的战略性、示范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前期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办事不出区”为目标,依法依规推进开发区承接土地使用权出让、临时占用林地审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等权限。规范开发区执法,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