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乡村花馍

2025-01-14 15:15:3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百强

  中原大地上,人们与馍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并赋予其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俗话说:“馍馍方,馒头圆,方方圆圆过大年。”在1月11日开幕的2025年中国(河南)供销大集优质农产品年货节上,馍也有着不同的形态。

  当天上午,河南省人民会堂院内彩旗飘扬、人流如潮,千余种商品为市民备足年货提供一站式服务,而各式的馍也闪亮登场。

  冬日暖阳照耀下,十七姨花馍展台前挤满了人,一张张笑脸难掩震惊与赞叹,一个个镜头对准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花馍疯狂拍摄。展台上,金色的鲤鱼、粉色的金鱼跃上仙桃,游弋在牡丹花丛中,旁边还点缀着石榴、苹果,元宝、福袋……惟妙惟肖的花馍让人惊叹不已。

  “十七姨花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起源于临颍县,历经七代传承,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十七姨家花馍店负责人米会丽边向市民展示各色的花馍边说,“我们以精选面粉为只要原料,用牛奶、鸡蛋和面,就连所需的各种颜色也是用蔬菜汁、果汁呈现出来的。花馍造型多姿多彩、营养丰富健康,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同样是馍,来自济源的土炒馍却是另一种状态,不仅名字“土”,就连外形也是朴实无华,如一颗颗土块。

  “土炒馍制作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要原料是面粉,以鸡蛋、芝麻、山药等为辅料。”土炒馍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樊双旗向聚拢在展台前的人们介绍,“在济源,土炒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祖祖辈辈的济源人用土将面粉烘焙成馍,使泥土的芬芳变为土炒馍的清香,且能‘借土气助脾’,是过年送健康的佳品。”

  在供销大集上,馍的形态还有多种,有来自项城的焦馍,焦香酥脆的口感让人难以自拔;有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酵素馍,用净化过的土壤上种出的有机小麦粉为原料,从磨面到蒸馍都采用传统工艺,将健康的理念贯彻到底……

  在这里,多种多样的馍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升生活品质。

编辑: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