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春节后省委、省政府的第一次大会——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召开。
河南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发布后,全国首个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的省份。
谋篇布局
全国统一大市场,已建设多年。
早在202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近年来,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部署和相关意见不断推进。
今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对外发布《指引》,聚焦“五统一、一破除”进一步细化实化了政策任务。《指引》提出,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中央有部署,河南见行动。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春节前,河南就已“剧透”了这一今年重点工作。
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2025年河南省两会上,作出了“四争先”的战略部署。其中,“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位居首位。
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河南成为《指引》发布后,全国首个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的省份。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河南开启“加速”模式。
抢占先机
为何要在此时提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河南有什么优势、面临怎样的机遇?
从省级层面来看,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红利、改革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各种利好因素正在集中显现,抓住这个“窗口期”“机遇期”,就能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抢抓机遇,河南还有“先天优势”的加持——
我省集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于一身,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具备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
如我省拥有外联内畅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铁路运输3小时内覆盖全国53%以上人口,航空运输2小时内覆盖全国87%以上人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省物流通道枢纽作用,打造全国乃至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再如,我省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较强,是众多产业链的发起点、支撑点和结合点,可以借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等。
靶向发力
自觉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河南如何下好这盘棋,大会给划了重点:
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
牢牢抓住畅通经济循环这个根本和市场经营便利这个“棋眼”,大力促进投资、生产、贸易、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全过程便利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具体来说:
要以高效互联互通为基础,以“米”字形高铁为牵引,加强各种交通设施的无缝衔接,加快构建现代化内河航运网络,畅通数字通道,统筹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产业体系建设,构建通达国内、联通国际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
要以加强商贸流通为动力,循环擢转贸易大盘,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紧抓国家“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机遇,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引客入豫”行动,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发展,提升大宗商品集散配置能力,打造高效顺畅的商贸流通体系。
要以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为筋骨,围绕供需协同发力,发展壮大重点产业链群,做优传统产业“基本盘”,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长点”,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积极对接跨区域产业转移,不断做大体量、拉长链条、提升竞争力。
要以提升内外开放能级为支撑,加快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主动强化对内开放,向北对接京津冀,向东融入长三角,向南挺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向西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深化与东盟国家贸易协作,拓展提升开放通道,做深做强开放平台,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扎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打造办事效率高、开放程度高、法治保障高、宜商宜业宜成的营商环境。(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