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付瑞清
2025年3月1日,郑州、开封、许昌、周口四市将同步施行《贾鲁河保护条例》。这一协同立法实践是河南省首次跨市域联合治河的创新举措。在2月20日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郑州市贾鲁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东表示,《条例》的施行将巩固贾鲁河综合治理成果,以法治之力破解流域“九龙治水”难题,为中原出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从“分段治水”到“流域共治”
贾鲁河干流全长264公里,流经四市,承担防洪排涝、航运灌溉等多元功能。
然而,因各地发展需求、执法标准差异,上下游在生态保护、防汛调度等方面长期存在治理碎片化问题。2023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统筹部署四市开展协同立法,确立“省人大统筹、郑州牵头、四市共商”模式,通过同步调研、起草、审议,最终形成“共性+特色”的立法文本。
郑州市作为牵头城市,以修订既有条例为基础,专设“区域协同”章节,要求四市建立监测网络共享、基础设施共建、联合执法等机制。例如,防洪领域推行“五预机制”(预报、预判、预警、预演、预案),生态保护中明确排污标准统一,并预留航道建设用地,呼应《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通航目标。开封、许昌、周口则因地制宜:开封加强滩地治理与畜禽养殖管控,许昌将支流双洎河纳入保护范围,周口专章规定农业节水与特色产业。
民生需求与安全底线并重
新修订的《条例》聚焦市民关切,推出两大惠民举措:分时段开放堤顶道路,除防汛期外,逐步开放堤顶道路供市民通行,配套增设限高设施、停车场及安保巡逻,平衡亲水需求与防洪安全;科学划定垂钓区域,在避开天鹅保护区、高压线、闸坝等风险区域后,开放9段垂钓区,总长逾5公里,同时严禁防汛期垂钓,保障人身安全。
此外,《条例》前瞻性纳入航道建设条款,要求国土空间规划预留港口用地,发展临港产业,构建“水陆衔接、港产城融合”的中原出海通道。
法治护航“幸福河”愿景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郑州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学军表示,将推进全流域系统治理,深化防洪排涝工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四市”还将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打击非法排污、侵占河道等行为,并通过绿色债券、社会资本拓宽治河资金渠道。
郑州市计划开展多层次培训,利用新媒体解读《条例》,并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应急设施提升公众参与度。魏东表示:“守护贾鲁河需全民共治,让法治意识与碧波清流一同浸润沿岸民心。”
千年贾鲁河,正从历史长河中重焕新生。四市协同立法的“法治合围”,不仅为流域生态系上“安全带”,还以制度创新回应了“人民幸福河”的时代命题。随着3月1日《条例》的落地实施,这条承载着中原记忆的河流,将书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