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颖
在幽静、迷人的英格兰乡村深处,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们。他们虽然也在学校里上课,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但迎接他们的却不是充满希望的未来,而是残酷无比的真相。他们是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石黑一雄笔下的器官捐赠者,是其小说《别让我走》里的克隆人。
《别让我走》这部长篇小说的科幻色彩引发了读者多方面思考,关于克隆人伦理问题的、关于生物科技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是它带领我们探讨宿命的意义。
阅读此书,很多人会忍不住问,这些克隆人有感情和思想,他们团结互爱,努力证明自己有“创意”,去自己向往的地方游玩,也有对爱情的憧憬,可是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逃离禁锢?他们为什么不去尝试获得自由?针对这一提问,作者在采访中表示,无论是电影还是书籍,他对人们“不逃跑”很着迷,因为人类无法逃避生命有限这一事实,不管讲了多少故事,有过多少成就,最终我们也无法避开生命的终结。作者希望在生命有限的前提下讨论爱和友谊,所以书中的克隆人们,即使面对再残酷的命运也没有反抗,而是夹缝求生接受命运的安排。在我们的生活中,“认命、放弃、躺平、顺势、随缘”这些词从字眼来看似乎代表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是不被推崇的消极做法,因为我们被期望的是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逆天改命的志气,而此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灵感。
我们不必总是强迫自己勇敢与命运对抗,因为接受命运,也是一种勇敢。克隆人们“被出生”,“被捐赠”,最后“被死亡”。他们顺从,却是无畏的顺从;他们妥协,也是平静的妥协。而我们作为人类,成长、学习、工作的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么不妨顺势而为,允许一切发生,这样在面对重大人生课题时,我们也能多一份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