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王苗苗 朱笑笑 文/图
“作为传统大蒜产区,连作障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帮助下,问题得到了解决,大蒜长势比原来好多了。”近日,在杞县苏木乡刘黄庄村大蒜绿色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大户孙亚辉激动地说。
日前,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杞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院县共建“大蒜、花生绿色种植及加工技术”培训会在杞县召开。杞县各乡(镇)主管领导,当地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会既是响应全省农科系统开展春管服务的具体行动,也是院县共建项目的重要专题活动,为杞县大蒜和花生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科技支撑和新的希望。
杞县是河南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蒜和花生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超50万亩,年产值达数十亿元。然而,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生态保护要求的提高,传统种植模式面临病虫害加剧、连作障碍频发、加工技术滞后等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杞县人民政府在2023年启动了院县共建项目,通过技术帮扶、示范推广、产业对接等方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室内培训会上,杞县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崔敏介绍了杞县大蒜产业的现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封洪强介绍了大蒜种植技术的应用成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杨丽荣则讲解了大蒜轻简化、标准化生产及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振宇就高油酸花生品种及其栽培技术进行详细讲述,当地众多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积极参与。
随后,与会专家前往杞县刘黄庄大蒜示范基地,杨丽荣等专家现场讲解示范基地的建设情况,展示了绿色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种植户边观摩边提问,专家团队现场答疑,气氛热烈。种植大户纷纷感慨,以前种蒜靠经验,现在学了新技术,明年一定试试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成本还能增产。
封洪强表示:“我们在示范基地示范了深翻深松、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包衣等技术,防控大蒜根腐病,有效提高了防控效果。与对照田相比,每亩可助农民增收1000元左右。此次示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示范基地的观摩,让周边农户、种植大户及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看到示范效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杨丽荣介绍:“在种植户孙亚辉承包的这100亩大蒜田里,我们配合农户实施了以微生物菌剂为主的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包括土壤深挖深松、有机肥替代技术及两次喷施微生物菌剂的防控技术。目前这块地是我们筛选的微生物菌剂小区实验田。从实验结果来看,我们筛选的以粉红螺旋聚宝酶为主的菌剂表现优异。与对照田相比,长势良好,叶片和根系都表现出色,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菌剂在当地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此次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杞县大蒜和花生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彰显了院县共建项目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未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将继续携手杞县人民政府,深化合作,强化科技支撑,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