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丁光展 通讯员 李铁军
日前,天气回暖。距深山区卢氏县城35公里的范里镇碾子沟村的玉米糁加工车间、连翘茶包装车间和香菇大棚内,一片忙碌热闹的景象。集冷水鱼养殖、木屋别墅、休闲农家乐、拓展训练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基地内,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或观赏、或垂钓、或拓展训练,玩得不亦乐乎。
一个小山村,春节刚过,村民就如此忙碌?打造的“泉水养殖+农家餐饮+拓展训练”的旅游套餐为何受到大家欢迎?
3月2日,记者赴范里镇碾子沟村进行了实地采访。据了解,近年来,尤其是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以来,碾子沟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科技赋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三资’监管+农工贸游一体化”融合发展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制度为“纲” 夯实管理基础
规范资金管理。碾子沟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专账核算,确保资金流向透明化。每月底,利用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将“三资”排查更新情况进行公示。同时,建立“党员联户”监督机制,将资金使用与群众满意度挂钩,杜绝挪用风险。动态清查资产。对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一物一档”电子台账。统筹资源开发。通过规范流程,争取财政资金50万元建设养羊场,大唐发电公司投资20万元种植黄精,这些项目实现了资金高效利用。善用林地、水源等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农工贸游一体化”产业链。种植黄精120亩,建设泉水渔场和木屋民宿群,通过规模化经营带动乡村旅游,形成“资源增值—产业增效—村民增收”良性循环。
改革为“势” 激活集体经济
创新“三位一体”评价体系。该村将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纳入积分制管理,通过“参与村级事务—兑换积分—享受红利”、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奖励密切挂钩利益捆绑等机制,激发干群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村民通过参与香菇种植、道路硬化等集体劳动兑换积分,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搭建数字管理平台。投资40余万元建设全县首个村级数字乡村管理平台,整合“人、治、物、效”数据,实现网格化巡查、矛盾纠纷在线化解。该平台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村务管理效率,吸引了京东助农“卢氏馆”入驻,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服务效能。设立“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便民服务;成立“农具共享中心”,免租金或低租金供村民租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通过“党员联户”制度,建立“需求清单—责任清单—反馈清单”闭环机制,2024年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产业为“基” 综合一体化发展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该村坚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发展“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旅游”四大支柱产业。黄精、香菇等产业产值突破340万元,带动100余户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50万元。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玉米糁加工车间、连翘茶包装车间,打造“泉水养殖+农家餐饮+拓展训练”旅游套餐,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业态。其中,拓展训练基地年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民宿和餐饮业。强化品牌赋能。注册“碾子沟”农产品品牌,利用天然泉水优势打造绿壳蛋、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品。通过京东直播、智慧大喇叭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共治为“网”,构建长效发展机制。该村强化党建引领。实施“四抓四建”工程,建立“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跟跑、考核督导”的工作机制。2024年,该村发展年轻党员2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5支,为后备力量提供了人才保障。深化群众参与。通过“板凳会”“乡村光荣榜”等活动,鼓励村民参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决策。去年,该村评选“五美庭院”20户、“文明诚信家庭”15户,着力营造“人人讲文明,户户守信用”的浓厚氛围。健全监督体系。推行“三务公开”线上平台,定期公示资金使用、资产处置、项目进展等信息。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专项小组,对重大决策全程跟踪审计。
“开展集中整治以来,我们村实施‘四抓四建’工程和‘三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激发了广大干群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确保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我们在农工贸游一体化、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上发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带动了群众增收,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不,天暖和了,旅游的人也多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群众发展民宿和餐饮业,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碾子沟村党支部书记许红军高兴地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