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羽绒织就乡村振兴“幸福被”

2025-03-15 04:25:48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赛晓涛 通讯员 王传帅

  春日的暖阳洒在豫鲁交界的台前县打渔陈镇后柴村,振宇羽毛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50余台电脑绗缝机前,女工们专注地将羽绒被壳的立衬缝合得平整紧密。这家占地仅4.5亩的乡村企业,正以“一根羽毛”的轻盈力量,托起百余个家庭的生计,织就乡村振兴的温暖图景。

  “拉条讲究对角线精准,合立衬必须针脚细密。”在制被生产线旁,工龄四年的张秀稳向记者展示着娴熟技艺。这位打渔陈镇中张村的妇女,曾是辗转外地的务工者,如今在“家门口”实现月收入4000余元。“中午能回家给老人做饭,下午还可以按时按点接孩子放学。”该公司负责人柴丽芳介绍,员工中83%为留守妇女,企业独创的弹性工时制度,让务工与顾家实现“双向奔赴”。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当下,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展现出强大生命力。2900平方米的厂房内,从上拉条到压明线的12道工序环环相扣,年产出百万件家纺产品,不仅销往北上广深,更将“就业半径”缩短至村民的电动车程。

  在该公司质检实验室,技术员正用标尺仔细测量羽绒被壳的针距密度。“行业标准要求每3厘米14针,我们通过改良送布牙和压脚装置,实现了3厘米15针的突破。”该公司质量总监展示的检测报告显示,更密集的针脚使被壳抗撕裂强度提升20%,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易钻绒的痛点。

  “我们把充绒机搬进直播间,让消费者亲眼见证羽绒被的诞生过程。”该公司电商部负责人介绍,通过“透明工厂”直播、非遗技艺展演等差异化打法,使“翎博家纺”这个品牌成功打通营销新路径。

  暮色渐浓,结束工作的女工们说笑着走向车棚,电动车身上的反光条在乡间小路连成星河。该公司用产业扎根破解“空心化”困局,以技术创新重塑比较优势,让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具象为车间里的每一次穿针引线。

  望着仓库里即将发往上海的新春系列产品,柴丽芳算了一笔“共富账”:明年计划扩建电商物流中心,开发老年适寝产品线,预计可新增50个就业岗位。车间墙上的标语“一针一线织幸福”在春日余晖中格外醒目,这里编织的不仅是温暖柔软的寝具,更是无数家庭触手可及的小康梦。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