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文明祭扫新风 享自然风光之美

2025-04-03 10:28:59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栗凤娇

  清明节,大家会以何种方式追思先人、缅怀先烈?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诵读诗词、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方式寄托哀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漯河市小商桥景区的杨再兴陵园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迎来祭扫小高峰。今年清明节,该景区举行“祭先贤·诵经典”仪式,游客可以行施拜礼、恭读祭文、吟诵《满江红·怒发冲冠》、敬献花束,以告慰先贤英灵。

  临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小商桥景区党组书记雷旭初告诉记者,举行这些活动,旨在帮助游客领悟爱国主义内涵,唤起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实地祭扫寄深情,网络祭扫也蔚然成风。已过不惑之年的杜晓凤如今在上海市一家医院工作,清明节不休息,不能回河南老家祭扫,于是选择网络祭扫。杜晓凤直接扫描祭扫网的二维码,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建馆,然后进入纪念馆进行祭扫。上香、献祭供品、鞠躬……很快,杜晓凤便通过网络了却了超越时空的思念。

  据悉,自2020年以来,全国已有上千万人次进行网上祭扫,倾诉对亲人的思念。家住郑州市沙口路的刘佳同样通过网络完成了祭扫。她说:“网上祭扫不像现场扫墓那样直观,但是突出了互联网特色,并且网上纪念馆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建立相册,也可以留言,还可以上香、献花,这些操作同样可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郑州烈士陵园在倡议书中也提出,市民还可通过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中华英烈网、郑州烈士陵园官网等在线祭扫英烈,让思念在云端传递。

  除了祭祀先人,出外踏青也成为很多家庭清明节前后的一项重要活动。3月30日,家住郑州市丰产路的王磊及其姐姐一起带着孩子到郑州市惠济区踏青,欣赏美好的自然风光。

  王磊说:“我的父亲生前是一位教师,母亲生前是郑州市国棉六厂的一位普通工人,两位老人去世后葬在了湖南老家。今年清明节,我们不回老家了。趁着周末,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在家中对着老人的遗像鞠了三个躬就出来亲近大自然了。我觉得这样也是追忆亲人的方式。”

  王磊的大姐认为,长辈离开后,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吃顿便饭,然后结伴踏青,追忆老人生前的故事,可以传承良好的家风。同时,孩子们来到郊外,观察树木的发芽、开花情况,可以体会春的气息,感受生命的力量。

  郑州市民楚展飞的老家在荥阳市,他和几位同事相约利用清明节到其老家挖野菜、捋榆钱、吃农家饭,然后到洛阳赏牡丹。记者了解到,许多家庭都会在外出扫墓之余结伴到野外放飞心情,感受天地灵气,欣赏百花芬芳。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