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升温 带来致富“钱”景

2025-05-08 10:16:59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建涛 通讯员 彭世繁

  在西华县大王庄乡孔寨村,每天清晨,村里的干鲜蔬菜批发部门前总是排起长队,老人们或提着竹篮,或推着小车,带着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前来交易。鲜嫩的蔬菜、金黄的变蛋、喷香的干菜……这些看似普通的农产品,在当地致富带头人孔粉莲的带领下,正变成老人手中的“金疙瘩”。从一枚枚变蛋到一片片干菜,从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到专业化加工厂,一套以老年群体为主体的特色产业模式在这里蓬勃发展,不仅让农村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增收,更探索出一条“产业适老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鸡蛋变“金蛋” 带富银发人

  变蛋加工能手孔粉莲用30多年的手艺,把普通鸡蛋变成了致富的“金蛋”。2020年,她在政府扶持下投资建厂,成立西华县娲城孔氏农业食品加工厂,年加工变蛋500万枚,产品畅销北京、山东等地,年收益超200万元。工厂还雇佣20多名老人和妇女,让他们有了稳定收入。

  同时,变蛋产业还带动了周边近百位老人养鸡。田口乡的徐锦老人每年养鸡百余只,月增收500元。他乐呵呵地说:“养鸡添乐趣,花钱不作难。”此外,孔粉莲还与养殖场签订单,优先聘用老人,并培训他们变蛋技术,让更多“银发族”靠双手致富。一条变蛋产业链,串起了老人的“增收链”,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菜叶变“金叶” 老人钱袋鼓

  孔粉莲不仅做变蛋,还收购老人晒制的干菜,让菜叶变身“金叶”。她鼓励老年人拾捡萝卜叶、芝麻叶,晒干后按质收购。东夏镇的郭金山老人把芝麻叶做成生意,8亩地全种芝麻,鲜叶赶集卖,剩余的晒干储存。去年,他靠卖芝麻叶收入超万元,捧着钞票笑逐颜开。

  孔粉莲还动员老人在房前屋后种菜,成熟后上门收购,小小菜园成了老人的“聚宝盆”。这种模式投资少、门槛低,让农村老人轻松赚零花钱。孔粉莲的干菜收购计划,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让农村老人体会到劳动的价值,腰包鼓了,日子也更滋润。

  “银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孔粉莲创新“银发经济”发展模式,让老人和妇女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变蛋加工、干菜收购、庭院种植……这些项目操作简单,适合老年人参与,既增加了收入,又丰富了晚年生活。徐锦、郭金山等老人的成功案例,激发了更多“银发族”的参与积极性。

  孔粉莲说:“未来将继续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业,让‘银发经济’惠及更多群体。”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老人收入低的难题,还为乡村振兴探索出新的路径。如今,西华县的老人正用双手创造幸福,让“夕阳红”变成“致富红”。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