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专家解锁“超长待机”

2025-06-21 00:55:11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栗凤娇

  “高考结束后,我家孩子窝在家里刷视频、打游戏,每天睡到下午才起床。孩子之前那么自律,现在就像变了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家孩子也是这样。我觉得这么多年孩子学习辛苦了,也不敢多说,生怕他想不开”……

  6月16日,家住郑州市金水区丰二社区的马琳焦灼不安地向记者展示家长们的聊天记录。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高考考生家长难以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而部分考生也感到无所适从。这是为何?如何过好“超长待机”的暑假?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原因:大脑经历“超频运行”

  “家长和孩子都要了解脑科学原理,合理安排假期生活。”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思华告诉记者,高考冲刺阶段,大脑经历了一场漫长的“超频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前额叶皮层过劳。前额叶皮层具有专注、决策、自控等认知功能,在高压学习状态下消耗巨大,考后让它立刻“关机”(如昏睡不起)或处理复杂娱乐(如高强度游戏),反而可能“死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

  其次,杏仁核与HPA轴紧绷。杏仁核是情绪警报中心,HPA轴是身体的压力反应系统。备考期间,杏仁核和HPA轴持续释放压力激素,考试结束后仍然惯性紧绷,表现为焦虑、烦躁、易怒或失眠。

  再次,奖赏系统迟钝。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是快乐的化学信使,长期高压和单一目标(如学习、考试)的重复使得大脑的“快乐接收器”变得迟钝,考生不快乐是大脑暂时“尝”不出快乐的滋味了。

  最后,交感神经占主导。长期压力下,负责“战斗或逃跑”的交感神经系统持续兴奋,压制了负责“休息与消化”的副交感神经,导致身体难以快速切换到放松模式。

  方法:把握好三个阶段

  王思华认为,如果理解了大脑的“伤”,恢复就有了方向,但要把握好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允许“停机”,进行生理修复。补充睡眠。考生每天可以比平时多睡两三个小时,但要避免昼夜颠倒。注意均衡营养。多吃深海鱼、坚果、深色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蛋奶等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依赖高糖高脂的“安慰食品”。

  第二阶段:温和激活,重启“快乐通路”。考生可通过散步、慢跑、练瑜伽、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方式,有效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的分泌,改善睡眠。同时,考生可以尝试与家人或好友积极互动,进行短途旅行或看书、听音乐、涂鸦、侍弄花草等,逐步唤醒被压抑的兴趣和创造力。

  第三阶段:做好规划,展望未来。考生可以学做菜、考驾照等,提高生活技能;将睡眠、三餐时间调整到更健康的常态,看看相关大学的专业介绍、思考如何平衡休息,以便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提醒:警惕“伪休息”行为

  考后的疲惫与短暂的“快乐缺失”,是大脑在长久高压后发出的修复信号。高考后,考生整日昏睡或放纵玩乐,往往治标不治本。考生不要追求瞬间的极致快乐,而要修复疲劳、重置平衡。

  王思华提醒,考生不要在冲刺后彻底“瘫倒”,也不要放纵狂欢,要遵循“先修复、再激活、后规划”的节奏,警惕“伪休息”行为。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