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下日子甜

2025-07-01 10:20:4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徐铭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6月下旬,早熟葡萄迎来了采摘期。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的严海采摘园内,累累硕果已是压枝低。

  环顾四周,深紫色的蓝莓葡萄,颗颗饱满如同紫色玛瑙,果皮上凝着薄纱般的天然白霜。一旁,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套在防护袋里,密匝匝地挂满了架。

  “下周,蓝莓葡萄就开园喽!”该采摘园负责人陶良平从藤蔓间钻了出来,脸上挂着汗,笑纹却堆得更深。“后面阳光玫瑰等品种先后成熟,一直能摘到11月份。”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6亩葡萄、5亩黄桃,正是她一家人的“甜蜜营生”。

  “来尝一尝。”陶良平随手摘下几颗蓝莓葡萄递给记者。轻轻咬上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间爆开,满口生津。

  “这种好味道,是‘土’法子种出来的。”陶良平蹲下身,抓起一把松软的泥土,“施的都是牛羊粪,一滴农药不沾。园子里疏果的、除草的、剪枝的工人,都是附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过完年就来这儿了,一天能挣70到100元。”

  “我们这儿作为采摘园,主打的就是自己摘、自己玩儿,游客图个新鲜、乐呵。每逢暑假旺季,带着小朋友自驾前来体验的人特别多。”陶良平笑道,现下蓝莓葡萄一斤能卖到7元左右。仅葡萄这一项,年景好时,园子就能进账近10万元。

  葡萄“甜了”游人,也“惦着”乡里人。连着好几年,葡萄一熟透,陶良平一家准挑出百十斤最大最紫的,装上三五筐送到光荣敬老院。“咱们靠着葡萄把日子过好了,也让老人们甜甜嘴儿,高兴高兴。”陶良平笑得朴实。

  近年来,浉河区结合区位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引领,深挖“土”的优势,做足“特”的品牌,着力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引导和带动广大村民走上了绿色、高效、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能。

  “我乡已发展草莓种植3200亩、樱桃600亩、蟠桃300亩等,各类小杂果及蔬菜种植成了富民强村的特色支柱产业。”十三里桥乡副乡长李一凡介绍,依托“小杂果之乡”资源禀赋,该乡着力推动采摘体验、产品销售、文化旅游、特色餐饮、电子商务等多业态发展,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乡村的好光景在瓜肥果硕中铺展开来。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