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又至莘莘学子毕业的时节。作为全省首届智慧农业专业学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1级智慧农业1班的28名学子正依依不舍地告别校园。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智慧农业专业负责人熊淑萍的带领下,他们以青春为笔,以智慧为墨,在智慧农业的广阔天地里挥洒汗水,收获成长。
这个班级学风浓郁,同学们勤奋笃学,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热忱与探索欲。他们深知,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科技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今年4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携手,在新乡市联合举办“作物智慧育种与表型技术创新培训班”。智慧农业专业学生深度参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无人车智能表型采集、高通量表型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的实操训练,完成从数据采集到智慧育种的全流程实践。同学们积极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探索农业科技前沿、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此外,班级成员还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活动,屡获佳绩。从河南省文明班级到农学院活力团支部,从校级先进班集体到红旗团支部,一项项荣誉见证了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在竞赛中,他们不仅展示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体现了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
在智慧农业的学习道路上,熊淑萍始终是学生最坚实的后盾。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早读教室的琅琅书声到深夜自习室的通明灯火,从社团活动的积极参与到抗洪救灾的勇敢担当,熊淑萍始终陪伴在学生身边,用她的智慧和爱心为学生指引方向。
今年“五一”期间,正值全省小麦灌浆的关键时期,全省多地小麦出现土壤失墒情况。熊淑萍带领智慧农业团队联合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智能化精准灌溉技术,创新构建了“星—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对许昌市建安区10万亩小麦示范区实施全方位智能化诊断。团队通过哨兵2号卫星获取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结合先进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解析小麦苗情与土壤墒情空间分布特征,并组织实施多光谱无人机田间巡查,实现对缺水区域的精准定位与边界划分。基于自主研发的水分动态模型,团队生成了三级墒情精准分布图谱,科学划分了适宜区、轻度缺水区、重度缺水区,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灌溉方案。
河南智慧农业方兴未艾。在熊淑萍的引领下,同学们积极投身这股发展浪潮:全班5名同学光荣入党,16名考研的同学全部被985或211院校录取。无论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他们都以河南农业大学为起点,凭借专业所学,在智慧农田建设、品种资源精准设计、农情精准监测、农业生产管理智慧决策及农事作业精确化实施等关键技术领域各展所长,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韦一昊 张志勇 牛源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