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永城市苗桥镇白菜产业园,一场“理论+实践”双轨驱动的夏季白菜技术培训引发热潮。该镇种植大户及家庭农场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100余人在教室学原理、进大棚练操作,通过“专家授课+田间实训”全链条培训,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永城苗桥白菜”,又称“苗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品质与口感早已得到验证。此次培训会的举办,旨在通过科技与传统的结合,进一步提升“苗白”的产量与品质。
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夏季白菜新品种及关键技术培训会上,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共同组成的院县共建服务团为“苗白”的夏季管理献计献策。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勇、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雪芹、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陈丹丹分别就夏季白菜品种选择、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绿色防控及产品质量溯源等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服务团不仅就夏季白菜防涝、降温等实际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还发放了夏季白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挂图等技术资料。
培训会后,服务团冒着酷暑前往苗桥镇杨楼村大白菜示范基地进行育苗技术指导(如图),现场演示了“草炭∶蛭石∶珍珠岩=3∶1∶1”基质配方法、“72孔穴盘+单粒点播+珍珠岩覆盖0.5厘米”精量播种法、“50%遮阳网+湿帘风机+适时喷水”环境管控法。“传统地播苗损失率达30%,现在穴盘苗成苗率超95%。”该示范基地负责人孙德瑞看着逐渐露头的健壮菜苗感慨道。
“这次播种的品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耐热抗病品种‘豫夏1号’,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采收期可提前7~10天。”王志勇现场解读。
服务团将继续围绕“苗白”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赵艳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