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荣君 通讯员 牛朝霞 张利晓
9月8日,洛阳市偃师区委教育工作会议暨第 39 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召开,向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表彰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动员引导全区上下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持之以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2年以来,洛阳市偃师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洛阳第一、河南一流”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牢牢把握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两大任务,着力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新型协同育人格局,举全区之力推进教育强区、人才强区建设,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发展、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夯实“硬实力” 教育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走进偃师区夏都小学,只见教室宽敞明亮,崭新的桌椅、设计简约的灯具和空调、先进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孩子们正在教室内认真上课。
偃师区持续加快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经过200多天的紧张施工,夏都小学于今秋开学季投入使用。目前有5个教学班,共计180名学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620名学生,可进一步解决首阳新区及周边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同时缓解小学阶段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洛阳市偃师区坚持规划引领,积极编制全区教育规划,科学编制教育资源规划建设方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打造教育强区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同时,加大保障支持力度,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全区计划建设和改造提升4所幼儿园、8所小学、7所初中、1所高中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其中,新建蔡伦小学、夏都小学已投入使用,共增加学位3240个。
提升“软实力” 教育教学改革蹄疾步稳
教育发展需要夯实“硬实力”,也要不断优化“软实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离不开好教师、好校长。
近年来,偃师区牢牢抓住打造“技术精湛、素质优良”教师队伍这一“牛鼻子”,以倡树“业务为王、质量为先”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教师研课、磨课”“教师业务大练兵”“校长赛课”“校长说教研”等活动,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该区扎实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整合区教师进修学校、区教体局幼教中心、民办教育中心、电教馆、体艺卫站、职成教科、教研室等部分职能,建立教研训相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研训一体的职责要求,扎实开展以实训为载体的教师培训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引领、辐射作用。2022年,偃师区共有2756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积极参加研课、磨课和三轮大练兵活动,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完成108名中小学校长、书记三轮赛课和二轮校长说教研活动,有效提升了校长的业务能力和办学水平。
与此同时,持续做好“县管校聘”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对各单位排查出的空缺岗位进行竞聘,共竞聘上岗42人,统筹调剂21人,安置全科毕业生5人,新认定职级校长40名。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采用“优质校+新建校”的模式,将首阳新区蔡伦小学纳入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管理,将首阳新区夏都小学纳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管理,不断提升新区教育水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偃师区教育事业结出累累硕果。在2023年高考中,偃师区一本上线953人,较去年增加115人,增长率13.7%,一本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600分以上优秀生群体达到105人,较去年增加58人,增长率123.4%;被985高校录取39人,被211高校录取101人。其中,理科张沛宁同学688分,通过强基计划以全省第五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文科许璐凡同学664分,夺得洛阳市文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生命线,牢记‘建设教育强区’的使命,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坚持立德树人、爱岗敬业,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洛阳第一、河南一流’目标,为‘锚定千亿总目标,再创偃师新辉煌’凝聚强大的人才力量,再作新的贡献。”洛阳市偃师区教体局局长段武刚表示。
编辑:薛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