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存款流向多渠道 固收类理财产品最受青睐
时间: 2023年07月06日17:34     新闻来源:证券日报     

  自6月份以来,我国银行业存款利率普遍进行了调降,先是国有六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随后,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相继下调了部分期限存款利率。利率下调后,股份制银行活期存款挂牌利率降至0.2%,5年期定存利率最高为2.8%。

  在此背景下,居民纷纷开始重新规划“钱袋子”。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叠加居民收入预期好转以及消费场景改善,“存款搬家”的现象将强化,居民个人将存款资金转移至其他投资项目或消费的趋势正在增长。

  存款流向多元化

  记者在采访调查时发现,居民“存款搬家”意愿与投资者风险偏好关系紧密,存款流向也愈加多元化。其中,风险厌恶者多选择将存款转移至可提供更多福利条件的银行机构;风险偏好者则更愿意将存款转移至固收类理财产品。

  河北张家口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目前,我行客户群体大部分是中老年,投资偏好较为保守,此次降息10BP对其影响不大,该存定期的还是会选择继续存定期。”

  另外,河北衡水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存款利息调降影响,虽然目前银行提供2.15%的利息水平高于部分国有大行,且为了留住存款,还提供了诸多福利条件,但仍然没有阻止近期存款客户的大量流失。

  在问及客户存款流向时,上述银行工作人员称:“在回访中,大部分客户仍然看重收益的绝对安全性,选择将存款转移至为其提供更多福利条件的银行机构。”

  而对于寻求更高投资收益的居民而言,其更愿意选择将存款转移至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当中。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券商工作人员均表示,近期受银行存款利率调降的影响,部分银行资金外流现象明显,前来咨询理财产品业务的客户明显增多。

  “我知道利率下调的消息后,正考虑把存银行款取出来。”北京一位个人投资者李女士告诉记者,经过综合考虑,目前比较倾向于购买债券、保险和大额存单等固收类产品。

  “从产品倾向来看,固收类产品更易获得顾客的青睐;此外,在近期,以美元为标的投资产品也较为受欢迎。”上海某券商工作人员透露,“从投资额度来看,大部分顾客的投资额度都在100万元以上。”

  “收益明晰是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的主要考虑。”广州某券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投资者依然比较关注净值化产品,对于收益波动率较高的投资产品保持较为谨慎的投资态度。

  在明明看来,短期内,居民可能更倾向于收益较为稳定的债券、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银行理财等低波动固收类产品,随着后续权益市场进一步走强,可能会增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

  消费贷需求有待释放

  随着存款端负债成本下降,银行在资产端的贷款利率也有了下降空间,不少银行争相推出优惠性消费贷产品。记者向多家银行了解后发现,部分银行对于消费贷业务均给出了3.5%左右的起步利率。

  对此,某商业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首先,存款利率下调可以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从而降低贷款利率,使得消费者更容易获得贷款,进而增加消费。此外,从供给端来看,降低贷款利率还可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从而确保产品稳定有序供给。

  例如,某商业银行推出“闪电贷粉丝节:年利率6.8折+百万好礼”活动,优惠后,利率自3.6%起,线上申请最高可贷30万元;此外,另外一家银行推出的“信秒贷”年利率低至4.35%,其中,“场景+”活动在“信秒贷”可贷额度基础上,还增添了年利率最低5.68%的“场景消费贷”,适用于车位、装修、仓储等消费场景。除去信贷利率下降,还有“新客15天借款免息”、抽奖送礼等活动,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对于银行纷纷瞄向消费贷的原因,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今年以来,按揭贷款增速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抢抓优质资产,试图从消费信贷寻求突破。

  但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调查中获悉,虽然多家银行针对消费贷款业务推出大幅度优惠力度,但在实际过程中,选择办理相关业务的居民并不多。

  除了上述衡水、张家口两地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消费贷款业务表现一般外,苏州地区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也对记者介绍说:“目前,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办理人员数量较少,在推广业务过程中,大部分居民均表示暂无此需求。”(记者  田鹏 见习记者 杨笑寒)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