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无电无网也能支付,支付体验更加普适、便捷——数字人民币上线SIM卡硬钱包
时间: 2023年07月19日17:36     新闻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无须扫码或出示二维码,手机在锁屏状态碰一碰商家POS机即可完成付款……7月11日,中国移动联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中国银行在数字人民币APP上线SIM卡硬钱包产品,为数字人民币应用提供更加普适、便捷的支付方式和体验。

  该产品近期将在部分试点地区开展受邀用户体验,后续分阶段推广至其他试点地区,目前只有具备NFC(近场通信)功能的安卓手机支持SIM卡硬钱包使用。

  SIM卡硬钱包是将数字人民币软钱包关联至超级SIM卡,其最大亮点是无电无网支付功能,手机可在断网、亮屏、熄屏、无电关机等情况下使用,即使遇到无法开机的突发情况也能轻松应对。不少消费者感叹:“再也不用担心手机突然没电了!”如果手机丢失,用户可在另外一个手机上登录数字人民币APP,挂失SIM卡硬钱包,防止资金损失。当用户更换手机时,只要超级SIM卡没有变化,用户无须重新开立或绑定钱包,只需将SIM卡插入更换后的手机即可轻松实现一卡变更,不影响用户的支付体验。

  此外,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还具备安全可靠、通用便利、共享余额的核心特点。

  安全可靠——SIM卡管理规范、成熟,内置安全单元安全可控,在监管可控性、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可以确保用户在钱包开立、使用中的信息与资金安全。

  通用便利——SIM卡是使用最广泛的安全硬件介质,具有极高的渗透率和接受度,并且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客户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支付、交易等,降低了使用成本,增强了数字人民币使用的普适性。

  共享余额——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在使用过程中,与所属的母钱包共享余额,无须单独进行充值,支付更方便、易用。

  据了解,该产品以通信运营商发行的SIM卡为安全载体,加载数字人民币钱包应用,打造一卡多应用的融合应用场景,实现运营商渠道、用户、场景、服务、大数据等能力与数字人民币的紧密结合,实现差异化的数字人民币推广运营模式。产品的推出充分依托商业银行和运营商各自优势,使数字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相互赋能。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的落地,进一步拓展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丰富了数字人民币的业务形态,有助于数字人民币的普及推广。

  近年来,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有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提升社会保障卡社银联动服务水平,探索推进社会保障卡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试点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功能,今年共缴纳税费1.2万笔259亿元。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数字人民币提供了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也助推了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通过完善的生态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让数字人民币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进而吸引更多公众和机构使用,提高使用频率和用户体验。”董希淼说。(记者 徐佩玉)(2023年07月19日第11版)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