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部署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 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亮出"成绩单"
时间: 2023年09月28日09:27         

  今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有关情况。

  201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分6批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10年来,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制造业“清零”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10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支持各自贸试验区全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系统推进制度创新。先后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出台28份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及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文件,累计部署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较为完善的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框架体系。

  协同推动任务落实。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推动各地方、各部门较好完成了系列重大改革试点任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累计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文件700余件,支持自贸试验区在重点领域先行探索。

  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截至目前,对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的先进经验,国家层面总结提炼了7批改革试点经验、4批最佳实践案例,共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形成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盛秋平说,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实现了制造业“清零”,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服务业开放。将与有关部门一道深化研究,推动合理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同时,推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引领全国持续扩大开放。

  推出一大批重要的基础性改革与高水平的开放举措

  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率先建立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模式,率先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代表推进服务业综合开放,率先实施“证照分离”等政府管理改革,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账户……10年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着力探索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系统推进符合市场规律的改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

  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司长陈振冲介绍,海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着力打造高水平、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国务院先后7批改革试点的经验,一共有162项,海关贡献了62项,占38.3%。

  以制度机制规范创新,提升创新举措“含金量”。建立“1个规范+3个规程”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体系,形成“两上两下”工作机制,聚焦对标新规则、服务新业态等方面,开展创新工作。

  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各区域所在自贸试验区海关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比如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也就是京津冀海关创新“未经联网核查的进口医疗器械风险防控京津冀协同新模式”,增强医疗器械入境验证有效性,协同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积极研究提出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的11条海关措施,已纳入国务院下发的若干措施,原产地证书微小差错等部分措施海关已下发公告、落地见效。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人易继勇介绍,交通运输部加强航运管理制度政策改革创新,下放管理权限,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指导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特殊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优化办理程序。截至2023年7月,已有100艘船舶、905万载重吨在自贸试验区办理国际船舶登记。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介绍,2013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自贸试验区分6批先行先试24项外汇管理创新措施。相关措施有效提升经营主体外汇资金使用的自由与便利度,政策红利逐步显现。2022年,自贸试验区跨境收支同比增长14.7%,比全国高出8.7个百分点。

  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据介绍,10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探索,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产业集成创新。支持自贸试验区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开展系统集成改革,打通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推动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改革创新,推动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各类要素的自由便捷流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10年来,各自贸试验区主动加强协同创新,探索推进联动发展,放大改革综合效应,取得积极成效。北京、天津和河北自贸试验区建立京津冀联席会议制度,推出了153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实行区域通办。广西自贸试验区打造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有效加强与西南、西北、中南骨干通道的衔接,服务西部大开发。

  “商务部将与有关地方和部门一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作用。”盛秋平说。(人民日报)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