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深红利300”“深证回购”两条指数将于明日发布 深市指数体系建设蹄疾步稳
时间: 2023年11月27日08:25         

  为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更好服务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分别以深市A股中股息率和回购综合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为基础,打造的深证红利300指数(以下简称“深红利300”)和深证回购指数(以下简称“深证回购”)将于11月28日正式对外发布。

  事实上,作为构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前提条件,打造完善的指数体系一直以来都是深交所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据深交所公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年内深交所已发布新指数25条,涵盖宽基、主题、策略、ESG等多种类型,为打造相关指数产品、与投资者分享深市发展红利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可选项”。

  市场人士表示,指数连接着投融资两端,指数化投资可以形成“指数——指数产品——上市公司质量”相互促进、正向循环的良好生态。同时,指数基金具有风格稳定、透明度高、费率低等优势,契合我国资本市场散户投资者众多的特征,是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有力抓手。

  高质量公司加速聚集

  夯实多元化构建基础

  指数的基础是上市公司,优秀指数则是优秀上市公司的群体表征。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深市A股上市公司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构建高质量指数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具体来看,深市锚定服务具有较强创新属性、良好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板块整体结构更加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比如,作为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的创业板,截至10月底,其1323家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产业家数占比近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数占比近七成。

  同时,深市上市公司长期投资稳定增长,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从长期投资方面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深市上市公司长期投资合计达1.11亿元,同比增加3.40%;从研发投入方面来看,研发费用合计达4538.06亿元,同比增长9.35%。

  此外,深市分红、回购生态日益完善,上市公司主动意识逐渐增强。分红方面,在深交所积极引导之下,深市公司分红水平明显提高。以2023年为例,截至三季度末,近100家深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现金分红预案,同比增长53%,九成公司已完成派现,现金分红金额合计近200亿元。回购方面,深市公司积极响应中国证监会要求,自8月份以来超160家公司披露回购计划,超180家公司披露回购进展,累计回购金额超250亿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深市上市公司积极现金分红,主动回购股票等行为愈发增多,一方面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则展现公司实际收益能力较强,现金流充裕,对投资者和市场都传递了积极信号。这也将为打造更多深市代表指数奠定基础。

  再迎两条新指数

  体系构造日趋丰富

  正是得益于深市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深市指数体系构建愈发提速。今年以来,深市已发布覆盖宽基、主题、策略、ESG等多类型的25条指数。其中,11月份以来,先后有深证主板50指数、创业板中盘200指数、创业板小盘300指数、深证乡村振兴债指数、深证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等对外发布。

  11月28日即将发布的深红利300、深证回购等指数,将为深市指数体系扩容再添助力,更进一步丰富深市指数体系生态。

  据悉,深红利300反映深市分红水平较高、分红增长潜力较大的上市公司股价变化情况,在最近三年现金股息率排名靠前的深市A股中,选取股利增长率和未分配利润占比的综合排名前300名作为指数样本。

  例如,样本公司中包含格力电器、威孚高科、鲁西化工、徐工机械、冀东水泥等代表企业。其中,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格力电器自上市以来,已累计进行30次分红,分红金额高达1122亿元。此外,威孚高科、鲁西化工、徐工机械、冀东水泥等企业自上市以来也累计多次分红,分别为28次、16次、22次和19次。

  深证回购则反映深市主动式回购金额较大、回购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股价变化情况,在最近一年发布股票回购公告并实施、最近三个月公告预案拟实施的深市A股中,选取主动式回购金额和回购比例综合排名前50名作为指数样本。

  例如,样本公司中就涌现出海康威视、牧原股份、荣盛石化、盐湖股份、光莆股份等优秀企业。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回购的主要意义在于调整公司的财务结构,优化资产负债表,缩小资产负债差距,提高公司财务状况。

  在陈雳看来,两大指数发布将进一步丰富ETF基金品类,叠加指数型ETF更为稳定的收益,将吸引更多长线资金入市。(证券日报)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