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去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1300亿斤
时间: 2023年07月25日11:30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报道

  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1300亿斤,创建省级“美丽小镇”500个、“四美乡村”1.02万个、“五美庭院”183万个……7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公乐作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简称“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2年,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1300亿斤

  今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组建检查队伍,赴焦作、安阳、鹤壁、许昌、漯河5个省辖市,对“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展开了执法检查。

  会上,李公乐介绍,“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202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7元,增长6.6%,高于城镇居民的3.7%,高于全国的6.35%。

  粮食安全方面,2022年粮食面积16167.5万亩,粮食总产量1357.87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乡村产业方面,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花生、畜草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8%。农产品加工规模稳步壮大,肉制品、速冻食品、面制品和休闲食品等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法规宣传、产业水平、集体经济等方面存在不足

  李公乐表示,虽然“一法一条例”在各地得到了较为全面地实施,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引起重视。

  法规宣传不够深入,一些地方学习宣传“一法一条例”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法律法规规定的一些内容在部分单位还未真正“落地”。

  产业水平还不够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方式较为单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够均衡,标准化程度不高,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融合度不高,农户较少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增值收益。

  集体经济活力不足,全省还有五分之一的村没有集体经营收益。大多数村集体收益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以房屋租赁、流转土地为主,可持续性、增益性不高。

  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针对上述问题,检查队伍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建议。

  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藏粮于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治理“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

  进一步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加快推进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小麦、花生、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链,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资源发包、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