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价格疯涨的珍珠:“真火”还是“泡沫”?
时间: 2023年10月10日10:06         

  “要多少点位的?”“这几条是我挑出来最好的,基本没什么瑕疵。”在某家有一千多人观看的珍珠直播间内,主播只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便完成了一笔4680元的订单。而在该名消费者挑选珍珠时,直播间内还有至少七八人明确在排队,主播需要一一记下ID才不至于弄错顺序。

  曾经被视为“妈妈款”的珍珠这两年却开始被年轻群体追捧,价格一路疯涨的背景下,“抢珍珠”继“黄金热”后成为新浪潮。

  海水、淡水珍珠价格齐涨一倍

  尽管“年年涨”是不少珠宝的常态,但今年珍珠的涨幅让不少商家也直呼“太离谱”。

  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市场规模约7190亿元,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其中,珍珠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一名消费者告诉记者,海水珍珠早在年初已开始大涨。“去年我花9500元买到一条8.5-9mm的rose级别Akoya珍珠项链,而今年一条7.5-8mm的海水珍珠项链已经要1.2万元了。单珠好看的,甚至涨了一倍还不止。”

  随着海水珍珠价格水涨船高,近期淡水珍珠也应声齐涨。

  “因为海水珍珠涨了近1-1.5倍,不少人选择买淡水珍珠替代,结果淡水珍珠也开始疯涨,现在高品质涨得比海水珍珠还多。”经常出没珍珠直播间的小岑(化名)表示,“一条淡水无核珍珠一个月前还是4000元,现在涨到了6000元,直播间主播还说在诸暨的拿货价要7500元。”

  除高品质珍珠价格大涨外,低端珍珠的价格也乘上了“火箭”。

  从事淡水珍珠批发的李丽(化名)告诉记者,自己经常给一些珍珠卖家供货。“前不久原本打算不干了,所以清过一次仓,结果发现当初的卖出价已经买不起现在的珍珠了。”

  “去年批发价50-60元左右的小米珠项链,现在进货要100多元。”她说。

  消费者为何愈涨愈买?

  珍珠涨幅为何如此“夸张”?

  从事珠宝直播的赵莹(化名)认为,珍珠整体涨价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国内珍珠养殖规模缩减是淡水珍珠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以前很多珍珠养殖户会大量投喂肥料,污染水体。为保护生态环境,一些地区陆续开始对珍珠养殖进行限制和规范,养珠户的数量下降,导致整体成本上升。”她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生产国,有“中国珍珠之都”之称的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拥有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交易市场,占世界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3%,全中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80%。不过伴随一批不符合生态标准的养殖场被关停,珍珠产量也随之下降。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中国珍珠产量为120万公斤,到2020年下降到100万公斤,2021年为80万公斤。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消费者对珍珠的需求逐年上升。

  “近年来,明星屡屡戴珍珠出镜,不少人开始争相购买明星同款。以前大众觉得上了年纪的人才佩戴珍珠,但现在发现珍珠尤其是巴洛克珍珠(异形珍珠)也可以戴出时尚感。”赵莹说。

  另一方面,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也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珍珠的购买欲。不少消费者担心海水珍珠品质会受到影响,开始提前自己购买珍珠的计划。而在海水珍珠价格大涨后,寻求“平替”的消费者最终也助推了淡水珍珠走热。

  小卢(化名)向记者表示,自己已观望了很久珍珠市场,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自己终于决定买几条珍珠项链“囤着”。“为保险起见,就怕以后想买的时候买不了了。”她开玩笑说道,“在社交软件上私信了专卖珍珠的卖家,结果回复得很慢,可能现在的珍珠不愁卖。”

  浙江珍珠行业协会曾在文章中指出,据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中国和日本占海水珍珠总产量的95%以上。而日本盛产的Akoya珍珠也是极具代表性的高品质海水珍珠,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记者注意到,如今不少珍珠商家表示自己手中的海水珍珠还是去年的囤货。而谈及日本排海的影响,不少珍珠商家表示尚不清楚:“具体什么情况还不知道,但未来应该会对消费者购买造成影响。”

  “真火”还是“泡沫”?

  在众多消费者抢购珍珠的同时,也有人选择了观望,甚至是“泼冷水”。

  “实在是太贵了,随缘买吧。”小岑表示,自己已放弃购买大珠链,转而蹲守价格合适的对珠精品。

  在赵莹看来,尽管如今珍珠大热,但自己仍不看好珍珠的长期走势。“说到底,珍珠是有机宝石,有大量成熟的养殖户,属于可再生资源。目前珍珠的价格已经涨到脱离实际了,还是建议理性消费。”

  她向记者表示,与红蓝宝等彩宝相比,珍珠养护较为麻烦,一些珍珠佩戴久了光泽会变差,白色珍珠甚至会泛黄,因此在二手市场上的流通性较差。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珍珠价格难以降回几年前的价格,但未来可能会有小幅度的上下调整。“等需求减少的时候,泡沫就结束了。”(中新网)

编辑:吴若淇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