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应取得相应许可,确保内容健康有益 车载音视频,要丰富也要规范
时间: 2023年10月11日15:21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无论是早晚通勤,还是周末出游,播放音乐、收听路况信息与新闻资讯已经成为不少人开车时的习惯。为促进车载音视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将规范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终端管理、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管理和车载音视频运营管理。

1696962996543_1.jpg

  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图为参观者在华为展台体验基于鸿蒙系统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视听产品积极“上车”

  “刚在车里体验了影音娱乐系统的新功能,沉浸感挺强。”在北京市东方广场的蔚来汽车门店里,准备购置新车的顾客吕先生告诉记者,车载屏幕尺寸、娱乐功能和视听体验效果是他选车时较为看重的指标。

  吕先生的需求并非个例。艾瑞咨询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保有量连年增长,用户的车内信息获取及娱乐需求进一步释放,仅从车载音频来看,超过六成用户单次收听时长达20至40分钟。此外,在一线城市,超过四成司机有过“停车不马上回家”的经历,“躺在车里看视频”成为他们的解压方式之一。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投入市场,视听产品正在积极“上车”。据了解,腾讯发布的车载OS系统中预装了聚合型APP“腾讯爱趣听”,将QQ音乐、喜马拉雅、微信读书等应用中的音频内容加以整合,方便用户在车内便捷收听。字节跳动开发的车机应用“火山车娱”借助AI文字转语音技术,将今日头条等渠道的内容音频化,为用户提供车内资讯服务。

  “随着车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汽车正在转变为信息中心和多功能的私人移动空间,车载空间有望成为继居住空间、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认为,对于音视频、资讯乃至游戏等内容平台来说,在车内搭载终端、投放内容,有利于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车内传播仍有短板

  不少人发现,车里的网络音视频选择越来越丰富,较为基础的无线广播功能却不见踪影,一些车企在新能源车型上取消了无线广播,车主只能通过网络流量接收和听取广播,调频按键等操作也十分不便。

  无线广播为何依然不可或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无线广播具有信号稳定的特点,按照国家相关应急预案,重要应急消息发布必须通过无线广播方式传播。现在很多车载音频系统只能联网后收听,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网络信号中断,车主很难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这对应急通知、抢险救灾等会造成风险。配备无线广播功能与提供网络音视频服务并不冲突,车企应对消费者权益负责。

  除了无线广播功能缺失,车载音视频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是影响车内传播生态的另一问题。部分内容运营者为获得更高播放量,制作并上传一些低俗、虚假的有害内容到车载音视频平台上,平台监管方一旦把控不严,就会使不良信息在车载空间内蔓延。“孩子有时会在车后排的屏幕上挑选视频看,稍不留意就有乱七八糟的内容弹出。”车主丁女士这样评价车载视频的质量。

  对此,《通知》提出从事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应取得相应许可,强化公共服务节目源供给,加装、推送更多主流广播电视节目,整治违规开展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等举措。李舒认为,主流媒体应积极参与构建车内空间良好的信息生态,延伸舆论引导阵地,履行好社会责任。

  多方合力加强引导监督

  车载音视频一头连着用户体验,一头连着企业发展机遇,其内容生产、网络传输、平台运营等相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车载音视频传播空间。

  《通知》提出,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车载音视频服务机构的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督,并建立车载音视频内容监听监看机制,确保车载音视频系统传输内容健康有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对国产汽车、车载网络音视频APP、相关服务机构的引导和监督,确保符合相关要求;市场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加强引导,推动国产、进口汽车配置无线广播接收模块。

  业内人士认为,多元化、个性化的车载视听产品日渐丰富,车载场景作为新的流量入口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下一步应在内容安全生产与监管方面加大力度,让车载音视频产业健康规范发展。(记者 朱金宜)(2023年10月11日第08版)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