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近年来,宁陵县教体局紧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巩固、规范、提升、改革、创新、求是”十二字方针的引领下,大力实施“十项工程”和“12610”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创新了“宁陵教育之路”,晋级了“宁陵教育之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实施“高效课堂”工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实施健康体魄工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施师德师风铸魂和名师名班主任工程,打造一支有高尚的教育情怀、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教师队伍……宁陵县中小学呈现出崭新面貌:提升了教学质量、丰富了素质教育、落实了立德树人任务、推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宁陵县教育系统举办“十项工程”观摩促进会 闫占廷 摄
宁陵县第二高级中学
精心育人绘蓝图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洪 罗合力
透过每一扇窗,那是一张张聚精会神听讲的脸庞;穿过长长的走廊,耳边是一声声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堂。在学术报告厅、在图书阅览室、在多媒体教室、在现代化的实验楼,莘莘学子求知若渴、埋头苦读。这是记者在宁陵县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宁陵二高”)采访时看到的一幕幕动人场景。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弘扬优良传统的宁陵二高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努力让讲台成为每一个教师施展才华、锐意创新的舞台,不断让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塑造自信、编织梦想的天堂。
近年来,该校始终坚持“校有特色,人有动能;教师成为‘德高+廉高+才高’正气存内的健康人;学生成为‘动商+情商+智商’三位一体的健全人”的发展目标,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师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该校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以德育为核心,努力建立校本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特色化、系统化,并建立学校德育评价机制,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构建互助探究的高效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前置作业,引导学生预习,注重弥补基础不足。课堂上组织研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交流质疑,教师启发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总结规律,学以致用。
高效的课堂、耐心的辅导、缜密的周测月考、及时的反馈分析、“三小一大”的集体备课教研形式,该校形成相互研讨的教学氛围,推进教研组建设,促进学科教学,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使学生成为“动商+情商+智商”三位一体的健全人,在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该校德育管理突出“严”和“细”两个字,实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薄弱学科进行“一对一”定制式服务和“多对一”全方位帮助,达到“先规矩,再会学,终成才”的标准。
科学严谨的德育管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宁陵二高为学生营造了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和生动活泼的成长氛围。经过三年的培养,学生们锻炼了意志、提升了修养,更热爱生活、更刻苦学习,促使其顺利迈入理想的大学校门。
宁陵县初级中学
怀责任心 成美善行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洪 罗合力
宁陵县初级中学始建于1945年,是宁陵县建制最早的一所县城中学。该校以“怀责任心,成美善行”为校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确立了“以人为本、质量为基、立体培才、全面发展”的新课标办学理念,并坚持“德以润心,责以树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终身发展负责。
自宁陵县教体局开展教育“十大工程”以来,该校以“高效课堂”“书法国学”和“健康体魄”三大工程为着力点,发扬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深入开展“十大工程”工作,使得该校教育管理形式多样,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该校每学年定期举行国学诵读比赛、书法比赛、学生运动会、感恩报告会、法制报告会、家校共育论坛等活动,并开设学生大社团16个,以青春韵律操、课桌舞、篮球、体操、太极扇为主的社团已逐渐形成了规模和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主命脉,该校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和训练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符合中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以“五步教学法”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模式逐渐形成,走出一条属于宁陵县初级中学特色的发展道路。
该校积极落实县教体局相关文件精神,把书法和国学安排到学生的课时中,同时,开展师生共练字共读经典活动。在县教体局举办的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中,该校两名同学荣获全县一等奖,四名同学荣获全县二等奖,两名同学荣获全县三等奖。
在健康体魄工程中,该校秉承“平安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把篮球办学特色和阳光大课间相融合,利用大课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课间操活动。今年3月26日,宁陵县教育系统“十项工程”成果汇演上,由该校正青春社团同学表演的节目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局领导的认可。在本学期夏季运动会上,该校桌面操比赛抖音点击量超过了10万。
新起点、新征程、新目标,宁陵县初级中学在校长张萍的带领下,砥砺前行、奋发努力,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宁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五育并举谱写教育新篇章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洪 罗合力/文 闫占廷/图
宁陵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手工作品展示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宁陵县第二实验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及寻找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宣讲等活动,并将师德铸魂工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营造快乐、高效的校园学习氛围,在“特色办学工程”的创建活动中,该校为学生提供了健康多元的成长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巧妙利用教室空间,开展了“舞出健康,绽放光彩”室内课桌手势舞特色活动并进行现场比赛。同时,该校把课后延时服务工程与特色课程、社会活动等有机结合,丰富了课程资源,致力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推行“5+2”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在特色活动中绽放光彩。
抓好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校风。该校为确保学生健康体魄工程扎实进行,抓好学生两课两操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举办春秋两季学生运动会,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利用社团活动,开设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等兴趣小组,确保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追求的主题,是教育形式的巨大变革。该校精心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创建了“预、展、测”三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组员合作、组间竞争,锻炼了孩子们表达、倾听、质疑、探究的能力,促进了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推行。
该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教改活动,如举办“春兰杯”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推进高效课堂的探索实施;召开高效课堂创建经验交流会、高效课堂创建学习小组建设培训会,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潜能,切实保障高效课堂的推进;开展“书法国学进校园”活动,引领学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地发挥国学的育人作用。
国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该校对国学教育常抓不懈,把国学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编排各年级校本课程,每天早晨学生到校后安排10~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吟唱,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孩子的心灵。
前途漫漫,唯有奋斗。秉承“争创一流名校”的目标,宁陵县第二实验小学努力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教学管理,始终坚持“大胆改革,敢于创新,面向未来,特色立校”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方向正、校风浓、纪律严、质量高、校园美、有特色”的窗口学校。
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
一直走在高效课堂探究之路上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洪 罗合力/文 闫占廷/图
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举办“新时代好少年”颁奖活动
本学期开学初,宁陵县教体局局长高毅深入教学一线,走进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课堂倾听了骨干教师精彩的课改示范课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实施高效课堂推进快、探索新、模式好,是全县课改学校的标杆。”近日,记者深入该校采访,探究高效课堂的教研历程。
多年来,该校坚持引领教师走教研之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理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学期组织各科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室所组织的骨干教师暑期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经验,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
从2021年7月暑假开始,该校校长彭秀华带领老师们开始探讨适合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当年9月,“优”“疑”“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9月17日,校领导组织所有老师开展“优”“疑”“思”教学流程培训、课件培训、小组建设培训及课改流程展示课。9月24日,再次上名师展示课,“优”“疑”“思”教学模式赢得全校老师的认可。该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成长,如名师示范课、教师过关课、青蓝工程、教学经验交流会、教案设计大赛、教研组同课异构大赛……
高效课堂改革提出后,彭秀华立即率领全校领导班子成员探究最新的课改模式,创建名师工作室,着手编写《课改流程》《小组建设方案》等。经过深思、推演、修订、测试,无数次地推倒重来,最终,该校确立了“优”“疑”“思”高效课堂模式。“优”指高质量,包括课堂、教师、学生;“疑”指课堂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优”“疑”“思”相结合,大力推进全校高效课堂改革进程。
好课不厌千回磨,成竹在胸进课堂。备课工作教师从不懈怠,每学期名师工作室成员利用假期时间提前做好希沃课件,开学后,按照教学计划每个年级每周固定教研时间,研修本周教学内容。备课基本流程是主备人“个备”—名师工作室“群议”—主备人二次“个备”—教研议课—授课—评课。
高效课堂改革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注意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搭配、交叉安排,对学生资源进行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小组成员之间明确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回首该校十多年的教研历程,从当初的“说、献、议三段式”教学模式,到后来的“导学案”模式,到近年的“学案导引、当堂训练”模式,再到现在的“优”“疑”“思”高效课堂模式,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一直在高效课堂之路上摸索前行、永不停步。
编辑:李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