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奏响“红色”传承 国内首个“红色乐器”诞生
时间: 2024年01月08日14:42         

  “哐哐当当、哐哐当当……火车驶来的声音由远及近,仿佛身处火车道旁”。你能想象到这么多声音是一根笛子吹奏出来的吗?这个外观酷似二七塔能同时吹出多种声音的乐器是来自郑州市二七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毕雅思的新发明——笙笛又名“育红笛”。

  国内首个“红色乐器”的诞生

  出生于红色家庭的毕雅思,从小就听参加过红军的爷爷讲述了很多的革命故事,也就在那时铸就了后来的他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和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随中央少数民族乐团在各大音乐厅演出、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和代表国家去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等经历,让他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多种乐器,也感受到好多乐器都有音准问题,更深切感受到在国外的部分华侨后裔在三代、四代以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十多年来萦绕他心头的大事。毕雅思毕业之初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小学任教期间,他发现乐器进课堂这个项目很好,但很多孩子学习用的小乐器音准存在很大问题,如何正确直观地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妙世界,首先要解决音准问题,使他更加笃定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信心。

202401/08/0651415_61.jpg

  后来,毕雅思离开他心爱的教学工作去到新岗位也没有放弃这项思考和研究,他一直在寻找既能够传承革命精神又能解决乐器音准的结合体。期间和诸多器乐制作专家、美术专业老师交流想法。经过多年深耕和摸索,2018年他突然从二七纪念塔上找到了灵感,这个塔是革命精神的一种象征,不但外形漂亮,又是双塔,上面的五角星正好契合双管乐器吹嘴的应用。于是就用二七塔做外形,五角星做笛口,两个星星角联接连笛管,把原来的单管笛变成双管笛,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植入簧片,不仅可以实现一口双管的效果,并且利用自由簧的原理,给更加科学的音位排列创造了便利,能够同时演奏音程、三和弦和七和弦等,为了更好的音乐启蒙,在每个音孔上面分别植入簧片来固定音高,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准和音乐的感知力,既能演奏优美的单旋律,也能演奏出富有张力的和声,国内首个“红色乐器”由此而诞生。

dceb532e3dc3898bfac67ef14332364.jpg

  传承红色精神 奏响时代强音

  发明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提到“育红笛”的发明过程,毕雅思也是感慨满满,“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从2018年“育红笛”的外观灵感雏形初现以来,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技术问题的解决。如何让乐器更容易上手,把单管笛变成双管笛,就此尝试了很多次,最终通过五角星两个星星角的角度,连接双管的簧片,通过一个气嘴,实现了一吹双管的效果,通过在每个音孔处均有簧片,使得每个音孔处的簧片均可以根据不同的音高需求进行设置,自由度高,可以实现多种情景和调音。每放开一个音孔均只有一个与其对用的簧片发声,不仅实现了自由簧的原理,且在该处的簧片发声时不受其他簧片的影响,使得发音更加精准、演奏更简单。

  谈及“育红笛”的发明初衷,毕雅思告诉记者,我希望通过这种新型乐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同时通过二七塔的外形,让更多人不忘二七精神,活化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c93ce92c4be14fad6fbffc4d1987537.jpg

d5927f3c88201bb72ff22bb98c79d51.jpg

  据了解,毕雅思已为自己发明的笙笛(育红笛)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未来,他也会根据反响,做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毕雅思在“育红笛”的发明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倪晓华)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